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肯定了社会治理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追溯党的百年社会治理实践,总结党的百年社会治理经验,探索贯穿于百年党史中的社会治理主线,乃是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社会治理的百年嬗变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从治理目标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革命动员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转向;从治理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一元化到一核多元的主体结构拓展;从治理方式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单一行政化到六治融合的方式结构拓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遵循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百年社会治理主线,才能牢牢扭住社会治理的牛鼻子。这就必然要求: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二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治理理念;三要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心治与智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民主法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创设诚信友爱的氛围,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世界观教育、舆论引导、法制建设、环境优化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道德领域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观与扶贫的机制和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把社会发展仅视为单纯的经济现象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对扶贫所导致的弊端,指出应当用全面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来扶贫,把扶贫汇入经济发展的注流;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以贫困人口的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  相似文献   
5.
6.
市域社会治理的本质属性是协同性,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因此,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就必须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首先,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就需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制度建设方式,增强制度建设协同化水平;需要改变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不足的局面,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性。其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协同,就必须进一步弘扬民主协商精神,激发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意愿;培养社会主体协商治理能力;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协商的渠道。再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体系协同,就必须建构“一核多元”治理结构,促进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和协同网络建设;坚持“六治融合”,实现“政治”、法治、德治、“心治”、自治、“智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往往是人们容易混淆的两个社会学术语。文章在进行学术追寻和理性考察的基础上认为 ,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运用立法手段满足一定社会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社会保障也是一种社会支持 ,不能用社会保障取代社会支持 ,因此 ,只有在实践中把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白领阶层在社会职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也一直是社会学大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依据有关的经典理论和国内有关白领研究的一些理论,来展示社会学视角中的白领阶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