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正> 小鼠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鼠伪结核杆菌或称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Kut-cheri)引起。据报道在普通鼠群中普遍有隐性感染。自然发病一般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免疫力下降后发生。小鼠发病表现为全身败血症,许多器官出现细菌性栓子,主要在肝肾,少见于肺、皮肤和关节。病程经过迅速,发病、死亡率高,亦可转为慢性过程,死亡率降低。国内尚未见到关于本病完整的诊断报道。为了开展鼠病监测,为科研和教学提供健康实验鼠群,我们利用人工感染小鼠鼠棒杆菌的实验,做了系统的病理形态学观察,以了解本病的病变规律,为本病的确诊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沙门氏菌(Salmonella)病是豚鼠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自从1885年第一次报告以来,直到现在从未停止过。此病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然发生,并对豚鼠群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感染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将该病根除。  相似文献   
3.
<正> 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murium)也叫科屈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kutscheri),于1894年由Kutscher首先分离到,专性寄生鼠类,引起大白鼠和小白鼠的伪结核病。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都曾报道过本病,国内尚未见报告。鼠棒状杆菌的感染多呈隐性,隐性感染的鼠除影响生长外,常在各种因素,如:X—射线照射、泛酸缺乏、可的  相似文献   
4.
<正> 鼠棒状杆菌病是鼠的一种化脓性疾病,德、英、美、日和澳大利亚等国均有报道。在正常情况下,小鼠多呈隐性传染,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由于X—射线照射、类固醇类药物处理、泛酸缺乏、鼠脱脚病及沙门氏菌感染时,常急性爆发,死亡率增高,干扰了实验结果,所以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法国都十分重视对本病的诊断和净化。早在60年代,外国许多学者就开始对该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Weisbroth,S.H.(1968)  相似文献   
5.
<正> 鼠棒状杆菌又叫科屈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kutscheri),可引起鼠棒状杆菌病(伪结核),它是严重危害小鼠、大鼠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多呈隐性感染,自然病例病变多在肺、肝、肾中形成脓肿。当小鼠由于营养不良、经辐射或用可的松处理,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时,以及感染鼠痘、沙门氏菌和大量氨气刺激等,可导致本病爆发,造成大批死亡。同时给研究工作带来严重干扰和影响。世界许多国家均有发病报道。近年来对本病的监测研究较多。我国于1985年从小鼠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