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讨论腾冲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构造环境判别图对腾冲火山作用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腾冲新生代火山岩为具有岛弧成分特点的大陆环境喷发产物。  相似文献   
2.
以"5.12"地震重灾县———青川县(青川生命线道路沿线)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产生崩塌及影响其稳定性的9个因素为评价因子,将崩塌危险度分为无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4个等级,建立了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崩塌危险度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青川生命线道路沿线崩塌灾害点进行评价,将此评价结果与经典灰色聚类法所得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崩塌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得的评价结果比经典灰色聚类法所得的评级结果更接近于现场专家勘查结果。由此可见,采用这种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对崩塌危险度进行快速、科学、有效地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岩石力学基本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宏微观、多层次、变尺度研究;多因素耦合分析;岩石力学参数的状态相关性研究;非线性动力学与综合智能分析;新的算法与程序.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大规模的利用自然资源,化石燃料的肆虐利用等因素导致温度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暖。若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来进行分析,温度的升高产生的一系列因素对于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主要的作用。温度升高导致中国部分地区降雨的增多,部分地区降雨过少,山顶冰雪融化加快,从而促进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气候变暖主要对中国这几类地质灾害的影响比较大,如斜坡地质灾害(崩、滑、流的加剧),土地退化地质灾害(沙质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气候变暖对中国地质灾害的影响也会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本文针对气候变暖导致这几种地质灾害加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各种灾害可能在中国发生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子沟是一条地处川西高原气候区,地形复杂的堵塞型泥石流沟.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量约1.7×107 m3,其中,潜在不稳定物源量约2.30×106 m3.泥石流平均流速10.20 m/s,峰值流量714 m3/s.测得泥石流堆积物的密度为2.21 g/cm3,含水量为13.3%.孔隙率为28%,塑限18.4%,液限为31.6%,阵性大雨和持续性降雨都极易引起泥石流的爆发.磨子沟是一条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对近沟口附近区域拟开展的各类工程活动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建议对拟设置的各类场地需尽量布置在泥石流的泛滥区域之外,并对该沟进行必要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九环线平武段公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环线旅游公路是地震灾区因地质灾害受损较为严重的一条公路,通过对沿线公路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研究,依据灾害点的分布情况,结合区域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得出,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活动、地震作用、降雨、水库蓄水、人类工程活动、河流地质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但由于组合关系的影响,其分布特征在时间、空间上呈一定的规律.即在时间上具有周期不确定性、群发性、反复性;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局部增强性、相关性.针对各个分布特征,提出了有关治理和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滑坡稳定性评价影响因素较多,且多具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在分析影响滑坡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北川小河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与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简介了公路地质环境评价的意义,以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为例,对评价方法与GIS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套用于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等级分级体系,建立了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汉源县铜厂河铅锌矿,以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和矿体小、硫铁—铅锌共生为特征。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第三岩性段(Z2d3)中,矿体的产出部位集中于正断层及层间破碎带内,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等因素控制。通过对铜厂河铅锌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并与邻近矿区对比,认为该矿床为层控型沉积—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北缘库科西力克钼矿床是区域内较为典型的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卡拉库鲁木复式岩体(γS)边缘接触带变质岩地层(中元古代长城系赛图拉岩组下段(Chst1))中,受矽卡岩化蚀变带的控制,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和透辉石。该矿矿种相对较为单一,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矿石钼品位较高,一般Mo的质量分数为0.03%~5.20%,平均2.60%。钼矿石的稀土元素总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较大(25.2×10-6~130×10-6),可能与矿石的类型(粉末状或块状)有关,δEu为0.38~0.61,δCe为0.99~1.01,显示出成矿条件可能处于还原到弱还原环境。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含量及配分模式反映出成矿元素并非直接来源于围岩或志留纪的侵入岩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卡拉库鲁木复式岩体(γS)的晚期(三叠纪)岩石,属于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的产物,成因上总体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区域上大同一带加里东期的钼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