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帝国主义的宣传机器在塑造“动人的”“美国形象”方面,历来不惜工本。据说,“美国之音”电台每星期使用三十六种语言对外广播八百小时;美国新闻署在八十八个国家里开办了一百八十三个图书馆和一百五十四个文化中心,向国外成百个电视台每年供应五百部电视片,每周供应一万四千小时的录音带,并在一百零六个国家中设立了二百三十九个美国新闻处,送往国外的影片、图书、小册子也是“川流不息”,这个美国政府的宣传机构拥有职员上万人,进行了各种宣传活动,它的预算每年也达一亿五千万美元。这些宣传活动还不包括“和  相似文献   
2.
侵略的主要工具美帝国主义利用教育手段来为其侵略政策服务已有很久的历史。近年来,教育渗透活动在美帝国主义对外精神侵略中,特别是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新兴国家进行精神侵略的总攻势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去年年初曾表示,教育和文化交换是“我们在今天革命和辅变的世界中指导外交关系的重要的和有力的工具之一”。美国前文化教育事务助理国务卿库姆斯也曾指出,教育和文化事务在完成美国对外政策的长远目标方面,“并不仅仅是一些‘边缘利益’”,它们“同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同样重要”。曾参与美帝国主义对外教育渗透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美帝国主义搞对外精神侵略已有相当久的历史。肯尼迪政府很重视这个方面的工作,并已将它提高到作为美帝国主义总的对外侵略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加紧了对非洲的精神攻势随着非洲新兴国家在六十年代初期相继出现,美帝国主义为了推行新殖民主义,竭力利用教育、文化的途径对非洲加紧了精神攻势,企图借此腐蚀和毒害非洲人民,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以配合其政治、  相似文献   
4.
“新浪潮”曾经是西方世界电影圈中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有人说它代表电影艺术中的一种现代创作倾向,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抛弃了传统制片准则、摆脱了陈规的表现手法。然而,不论其为创作倾向也好,为表现手法也好,只要稍为观察一下这类西方“新浪潮”产品,就不难看出,它只不过是在帝国主义危机步步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从精神到物质都茫无出路的情况下,电影界一群彷徨无着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自身的命运,想通过标新立异的手法作一些自我表现,以求能出奇制胜、名利双收而玩弄的一些新花样而已。“新浪潮”的出现和轰动西方影  相似文献   
5.
两项调查报告因果相连1962年1月间,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一份厚达八百多页的调查报告,无可奈何地承认了美国在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技人才方面的落后地位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立即就此公开表示:“科技人力供应之不足是美国所面临的最紧急的问题之一。”于是,他下令对培养科技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6.
寂寞文坛近一个时期,美国资产阶级文学界不断有人慨叹文学遭到了危机。他们称大战以来的这一段时期为“荒凉时代”,认为这些年代所提供的只是“冷战下的焦急感及动荡不定或消极冷漠的心情”。更有人哀叹在今日美国,小说已是“一种奄奄一息的文学形式”。并认为“在过去二十年中,小就在完成它的主要任务——紧密结合现实——方面,遭到了明显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美帝国主义在对日本的侵略活动中,除了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外,近年来又加紧进行文化教育侵略活动。自从1961年3月,美帝国主义任命赖肖尔充当驻日本大使后,对日本的精神侵略活动更步步加紧了。  相似文献   
8.
大英博物馆,曾经是大英帝国的骄傲。它不仅收藏着大量自全球各地掠夺来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拥有一所历史悠久、卷帙浩瀚的图书馆,它并且接纳过像马克思、列宁,以至狄更斯、萧伯纳等闻名世界的读者,对他们的成就不能说完全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