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13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原陆壳“稳定”区已经初步具备陆壳特征,沉积区属于稳定的浅海,其沉积物来源于同期的稳定陆岛.  相似文献   
2.
陈国达 《科学通报》1958,3(9):279-279
华夏型地台活化是世界上最广見的地台活化类型之一,它在东亚的中国地台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台东部及南部都有發育,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一系列小型的“活化地台凹地”,并有显著的岩浆活动。为了更明确地認識这一类型的地台活化現象,有必要就它的进行过程加以論述。 (一)进行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是根据中国地台各个活化区的研究結果,华夏型地台活化的进行过程,可以分为下列4个阶段: (1)初动期:地台活化开始,“拱曲作用”破坏了地台原有的平坦地形,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线状隆起及介子其间的凹地——“活化地台凹地”。这样,侵蝕作用加强了,新的造岩条件出現了,使大量的岩石碎  相似文献   
3.
燕山运动—最先发现的地洼型造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大陆的东缘有3个陆缘型壳体,分别称为东北亚、东亚及东南亚陆缘壳体.它们并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属于过渡型壳体,而实际是已演化达到高级成熟度的大陆型壳体,只是由于它们在形成以后,因受东亚陆缘扩张运动的改造,以致被拉断伸展而厚度减薄,遂造成了似乎是过渡型地壳的假象.这些陆缘壳体已演化到地洼阶段,其中既有继承自历代前身的前地槽型、地槽型及地台型矿床,又产生了自身的地洼型矿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阶段,胡篦型铜矿床是经中条期裂谷环境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条褶皱造山运动时的变形变质改造成矿作用和西洋河期再生裂谷环境中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地洼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在现阶段,地洼学说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比较复杂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理论体系。这里论述了:(1)活化地区(地洼区)的概念——阐述这个构造单元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鉴别标志、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点;(2)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阐明地壳构造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即动定递进律;(3)递进(地洼)成矿理论——论述地壳中成矿作用演化规律与地壳构造演化规律的关系、构造成矿概念以及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7.
关于划分构造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达 《科学通报》1960,5(17):518-518
目前,在我国构造区划分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有时,对于同一地区的基本上相同的材料,两人分析所得的结论很不相同。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一些体会,试图对如何正确运用历史分析法去划分构造区的有关观点及思想方法问题,提出几点初步意见。笔者认为,在划分构造区的时候,必须从发展观点,特别是不断发展观点去看一个地区的大地构  相似文献   
8.
陈国达 《科学通报》1958,3(2):55-55
作者数年来,应用苏联先进理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根据初步研究结果得知,中国的地台活化现象十分显著,尤以在中国地台上所见的活化区分布最为广泛,也见于滇缅地台及其他地方。就目前所知实例来说,作者初步把世界上的活化地台归纳为4个类型,即:(1)顿涅茨型,以活化时形成巨型的凹地为最突出的表现;凹地中的沉积厚可达一万米以上。这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壳体的定义、类型,一般特征、演化及运动方式和形成机理;(2)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探索壳体演化运动和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广东海南岛石碌矿区内的现知铁矿床,都属于多因复成矿床。但其基础矿床先后成于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大地构造类型,一为地槽型沉积变质矿床,一为地台型沉积矿床。前者的含矿地层为石碌群(相当于前人的“石碌群”下部,即SL1-6层),后者的含矿地层为石灰顶组(相当于原“石碌群”上部的“SL7层”,因其沉积建造不同,与SL6层之间又有不整合面分隔,故划分出来)。本文建议将“石碌式铁矿”一名专指以改变界限后的石碌群中的地槽型沉积变质铁矿为基础,后经地洼岩浆成矿作用改造迭加进一步富化而成的那种铁矿床,并从大地构造角度主要对该式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找矿方向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