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萄与低带隙单体噻吩(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EDT),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峰值波长在490-560nm之间)以及饱和红光(峰值波长在628-718nm)的聚合物,所得到的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EL)外量子效率为0.45%,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4%,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这表明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用少量低带隙单体掺杂至大带隙单体所得到的共聚物是一种极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发光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乙烯咔唑(PVK)和发绿光的9’9-二辛基芴(DOF)与硒芬(SeH)的共聚物(PFSeH)形成聚合物双层器件结构(ITO/PEDOT/PVK/PFSeH/Ba/A l)实现白光发射.通过优化PVK和PFSeH各层的厚度,得到了光谱稳定的白光发射.在电压为13V时该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为0.51 cd/A,相应的亮度为750 cd/m2和色坐标C IE1931为(0.32,0.32).在10~18 V的电压范围内双层器件的白光发射光谱稳定不变.双层器件发白光的原因是由于PVK层的蓝光发射和PFSeH层的绿光发射及PFSeH与PVK双层界面间形成基激复合物的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为扩展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范围,选用含硒窄带隙聚合物———聚[2, 7-(9,9-二正辛基)芴-5,5’-(4,7-二硒吩-2,2’-基)-2,1,3-苯并硒二唑] (PFSeBSe)作电子给体,C60衍生物(PCBM)作电子受体,将二者共混,制备了单活化层聚 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表明,PFSeBSe与PCBM的最佳混合质量比约为1∶4,在AirMass 1.5(100mW·cm-2)模拟太阳光源辐照下,用LiF/Al作为阴极,器件的最大能量转换效 率为0.423%,光敏响应可扩展到700nm以上,比文献报道的结果红移了30~50nm,表明 该体系的吸收与地表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更加匹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