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
去年11月,美国海尔天文台的查理斯·科瓦尔在搜索彗星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他的轨道在土星(离太阳9.5天文单位)和海王星(165天文单位)轨道之间,大约离太阳24亿公里。这是迄今已知小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大家知道,在火星(1.5天文单位)和木星(5.2天文单位)轨道当中存在着小行星带。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木星内侧,环绕着太阳公转着。个别的可能达到木星外侧。但也有少数小行星,它的轨道比地球更接近太阳。象1976年发现的小行星,它公转周期比地球还短。  相似文献   
2.
阎林山 《科学通报》1986,31(17):1325-1325
原佘山天文台(现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于1910年前后作过一些彗星的照相观测,其中包括著名的哈雷彗星。这些原始彗星底片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而且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也有重要学术意义,尤其是在哈雷彗星再次回归而开展大规模观测之际。然而,由于多年战祸,仅在尚存佘山原片中,已确认出九张哈雷彗星底片。本文对佘山的四张哈雷彗星原片,用PDS显微密度计进行了照相光度测量,获得了哈雷彗星的等照相密度图,并用场  相似文献   
3.
彗星的观测研究,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风速度场的分布、太阳系空间磁场的结构以及彗星本身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等都有重大的意义.哈雷慧星是一颗非常典型的周期彗星,有着众所周知的七十六年回归周期,1985—1986年,它将再次回归太阳附近,这是国际天文界的一件大事,国际天文协会第十五委员会——“国际哈雷彗星监测”(Inter-national Halley Wetch,简称IHW.)将动员、组织和指导全世界的地面观测和宇宙飞船的空间近距离探测。  相似文献   
4.
彗星的观测研究是当代天文学的前沿领域之一,而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又是其中最为注目的内容。《哈雷彗星观测研究的进展评述》就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对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观测研究结果作了评述,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有两台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一台6米的在苏联斯密洛德尼克山,另一台为5米,在美国的帕罗玛山天文台。但它们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观测需要。人们需要深入探索新发现的天体,诸如光学脉冲星、远红外源、冷简并体、暗弱星系;需要研究恒星的磁场、表面活动区和临边昏暗;需要了解行星大气运动规律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更为庞大的观测手段。如果继  相似文献   
6.
1994年7月16—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分裂的20个碎块依次撞击木星,这是人类第一次事先给出预报的重大天文事件,举世瞩目。全世界的地面望远镜、机载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尤里西斯(Ulysses)飞船作了空前规模的观测。首批发布的信息资料达33亿字节,大量图象显示丰富的撞击现象,木星上留下的疤斑持有一个多月,分析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胡中为  阎林山 《自然杂志》1995,17(5):281-284
从卫星拍摄的地球白昼气辉紫外像上发现了暂现的暗斑——大气洞。弗兰克(L.A.Frsnk)用进入大气高层的小彗星瓦解和蒸发的水汽云遮蔽气辉来解释大气洞,推算出每年有上千万颗小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对这种解释,有些学者提出异议,有些学者找出新证据,陨冰很可能就是彗星穿过大气而落到地面的残块。  相似文献   
8.
1984年11月16日~22日,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去云南天文台利用一米望远镜加上先进的电荷祸合器件CCD,成功地拍摄到了正在回归途中的仅21等的哈雷彗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中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彗星及CCD观测》一文详介绍了彗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