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纵观近些年来国内推出的高校写作教材,多数在内容体系、教材结构特色及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少有明显的突破。高校写作教材的这种现状,不仅使写作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得到应有的体现,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长期以来在高校写作教材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其课程特色一直缺乏足够、系统、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认识上不够统一,观念方法上比较保守,加上实践中又缺乏及时的总结提高,结果束缚了高校写作课程在培养人才中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人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现行高校写作教材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从对部分院校现行的写作教材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写作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框架基本是各种版本的浓缩、简化和重组,而对于高校写作课程究竟选择哪些内容合适,对内容提出哪些教学要求,达到何种层次,涉及多大范围以及拟达到的目标,一直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认识上很不统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很多教材偏重于深奥玄乎的“理论’与“概念”,缺乏应用性与可操作性,存在理论知识较多,而写作训练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内在条件)及其所处环境条件(客观外在条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能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因此,努力创造客观条件,营造创新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院校创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建设: 1、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 制度建设是营造创新环境的先决条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动力机制。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其制度创新应包括:其一,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动态评价制度等。其二,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包括人员的上岗制度;师资培训、职称评聘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其三,奖惩制度的创新。其四,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做到宽严结合,体现管理的规范性、权威性、合理性、原则性、严肃性,以求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既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明确,以上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宗教热”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发展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经济领域的大变革对精神领域的撞击,现实社会问题的存在,政治信仰的弱化,宗教自身的功利性调适及信仰主体的情感需求,是产生“信仰危机”和“宗教热”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已于2003年9月1日开始施行。这部条例是我国在入世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民办教育开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制定的。《条例》内容丰富,也较为完善。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政策、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和范围等10个方面对其条例主要条款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