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数据库建立中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系统分析方法,说明其在数据库建立中的重要性,以推进我国地质数据库的开发。方法 利用系统分析中的业务分析和功能分析,建立实体数据库所需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人机对话的各种功能。结果 科学的系统分析将为进一步建立数据库实体奠定基础。结论 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系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使地质学家在系统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中部箕山早元古宙安沟群,从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变形变质作用诸方面具有绿岩带特征。但这一绿岩带不同于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其中缺少超镁铁质火山岩,花岗岩极少见,镁铁质火山岩具大陆拉班玄武岩性质,变形程度远不及太古宙绿岩带,是一内硅铝成因的“废弃绿岩带”。综合安沟群绿岩带自身特征、其发育的基底地壳性质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说明安沟群绿岩带属于华北地块南部晚太古宙克拉通基底之上的裂谷产物。该裂谷由蚌埠—箕山—崤山—绛县直至五台,是一支位于秦岭海槽北侧开裂未曾成功的陆内裂谷。它与秦岭海槽共同构成的裂谷系,反映了早元古宙华北地块南部的大陆构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多重褶皱构造及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西南多重构造(东西、北东和北西褶皱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的相互关系、形成时序和不同尺度的构造背景.方法 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相结合.最后放在全球尺度构造体系的背景上加以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结果 研究区内的东西构造形成在先,北东构造次之,北西褶皱构造属于最晚的一幕构造,它们之间表现为构造叠加关系.这些构造形成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较短的时间内,多半属于喜山期构造产物.结论 较为理想地分析了川西南多重构造的相互关系、形成先后和成因背景.  相似文献   
4.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 发展板块构造 促进固体地球科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以引起关注与讨论.方法 面对当代地球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根据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在全球共性中的地域突出特点及其在现代地学发展中的独特意义,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的思考和建议.结果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建议.结论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是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6.
太古宙登封绿岩带中变基性火山岩(2.5Ga)的ε_(Nd)~i= 2.16,经计算表明,具此值的岩石遭受了ε_(Nd)=-5的大陆地壳的混染,混染量约为16%,而正常的、无混染的幔源岩浆在2.5Ga前的ε_(Nd)~i值应为 3.7。据此推断,登封绿岩带是在有陆壳基底存在的裂谷盆地中发育起来的,同时,前登封绿岩基底是以长英质为主而且下部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陆壳,这一陆壳的年龄在2.9Ga以上(据锆石pb-pb年龄)。由于古老地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影响,造成混染的绿岩带基性火山岩过低的~(87)Sr/~(86)Sr初始值以及该值与ε_(Nd)~i值相关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基础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全球大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长期所处的全球特殊构造部位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使其经历了世界其他大陆所未曾有的极端复杂条件,从而造就了它全球共性中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赋存有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重大科学命题的丰富信息.因此,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成为当代地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和良好场所,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代地球科学已开始进入地球系统科学与后板块构造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我国这一地域优势和特有资源,参与国际地学发展和创建新的地球构造观及相关理论与方法已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文中在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特殊性基础上,概括提出4类优先研究的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关键科学问题:中国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变形及其深部过程;人类生存尺度的地壳构造活动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与演变趋势;中国大陆不同构造系统的交接转换和深部背景与演变过程,供地学界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越板块构造--大陆地质研究新机遇评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较为详尽地评介了美国构造地质学界新近召开的题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航程"构造研讨会上所提出的当代构造地质学所面临的4个重大课题(超越板块构造:流变学与大陆造山作用;丢失的联结:从地震到造山作用;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地球和生命的协同演化)中第一个课题,即"超越板块构造:流变学与大陆造山作用"的研究趋向,并列出了未来10年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机会与命题.  相似文献   
9.
川西南地区地质构造现象复杂多样,处于不同构造分区的交界地带,是研究不同构造体系相互作用关系的典型区域。由于该地区地形多变,原始森林覆盖率较高,传统地质研究方法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得该地区构造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和遥感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卫星遥感像片进行图像处理,研究过程中充分突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重要性,将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最优影像进行地质解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多福屯地区钠质基性火山岩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南北构造带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Sr-Nd-Pb特征分析及全岩40Ar/39Ar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全岩40Ar/39Ar年龄结果显示,多福屯钠质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96.21 Ma±2.10 Ma,为晚白垩世(K2)早期。岩石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岩浆形成于部分熔融。火山岩表现为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属似OIB性质的板内碱性—偏碱性玄武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结论多福屯火山岩相关的岩浆活动源于板块边界动力学引起的远程大陆陆内构造效应,即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早期碰撞(100~85 Ma),由于藏北板块的刚性特点,应力实现远程传递到高原东北缘,导致南北复合构造带在西秦岭西段发生构造扰动,诱发了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多福屯火山岩原生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