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基于Hotelling模型,构建线性城市上两个具有运输成本差异的替代品序贯拍卖模型.在一般分布的条件下,分析买者的均衡报价及其特征,并探讨拍卖的有效性条件.进一步,从卖者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物品的最优位置.结果表明:与Hotelling双寡头垄断博弈不同,两物品的最优位置不会重合.研究结果可为具有运输成本差异的多物品拍卖机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祁韵士《西陲竹枝词》中诗下自注进行归类后,分析其在再扩充诗歌容量的基础上,反映西域民俗、释物、与史实互证等中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小试规模的传统A/A/O工艺处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研究对象,在污泥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探讨了混合液回流比为100%、200%、300%时系统对反硝化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对TP的去除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TP的去除率达到93.3%,出水TP的平均值为0.47mg/L;COD的去除基本不随混合液回流比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达到94.6%,出水平均值为18.2mg/L;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这可能与缺氧区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但是,在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相对稳定。所以,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回流比为200%时的除磷脱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靖边三道沟黄土剖面地处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存在良好的地质环境变化记录。为了探讨靖边地区黄土的来源、成因、风化程度,选取靖边县的三道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剖面对比。其结果表明:(1)三道沟剖面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iO2、Al2O3、CaO、Fe2O3、K2O、MgO、Na2O、TiO2,与其他典型风成剖面及UCC标准化曲线存在很好的对应性,佐证其风成成因。(2)三道沟剖面处在风化初期的去Ca、Na阶段,古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较黄土层中更明显。(3)根据元素比值的分布及示踪元素的分析,三道沟剖面黄土与武威黄土、洛川黄土、西风红粘土、下蜀黄土存在相似源区。(4)不同地区黄土在Na/K-CIA,Bc-CIA,Ki-CIA,Ba-CIA在对比分析图中分布不同区域,显示出风化程度的差异与季风变化存在相关性,其反映出的化学风化程度与CIA值、A-CN-K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PAV株系是引起我国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重要病原,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是陕北农田蚜害的优势种之一,在玉米与小麦轮作的条件下,黄矮病原极有可能对玉米蚜的适合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玉米蚜的生命表,利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种群动态参数的变化,以评估BYDV-PAV株系侵染小麦对玉米蚜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较,小麦品种XN979感染BYDV-PAV病毒之后,显著提高了玉米蚜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参数,并有效提高了其存活率与生命周期;未携带病毒的禾谷缢管蚜取食之后,却显著降低了玉米蚜的种群动态参数,并且其存活率曲线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因此,BYDV-PAV病毒侵染小麦可对玉米蚜的适合度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完整解析不同作物轮作过程中植物病毒BYDV-PAV株系介导的蚜虫与小麦的互作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可为陕北农田蚜害以及黄矮病的防控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5.6%)、28.7%(28.6%~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湖泊及其周边河渠、地下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氡(222Rn)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非灌溉期(2021年9月上旬)湖水、出入湖河渠水、近湖岸地下水的222Rn活度均小于灌溉期(2020年10月下旬),非灌溉期湖水的222Rn活度约为灌溉期的39%,表明灌溉入渗、排水过程改变了区域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加速了区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增大了水循环系统中的222Rn活度;河湖222Rn活度的时空差异性显著,灌溉期湖水222Rn在总排干入湖区偏大,表明总排干退水是湖水222Rn的主要源项.非灌溉期湖水222Rn活度(129.72~194.59 Bq/m3)和退水渠内湖水222Rn活度(277.25 Bq/m3)均大于总排干内湖水222Rn活度(110.72 Bq/m3),指示...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十字花科蔬菜常发害虫小菜蛾的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高压静电场处理上海青菜种,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下小菜蛾繁殖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的活性。结果表明,小菜蛾取食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过的上海青后发育受到抑制,产卵前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同时处理组的产卵期延长,随着处理时间增加产卵天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 min处理下达到最低值;小菜蛾体内SOD活性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60 min达到最大值;而POD与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酶活性的变化对小菜蛾体内MDA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HVEF处理菜种主要通过改变小菜蛾体内的活性氧的水平,对小菜蛾的种群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为制定小菜蛾的生态防控策略提供了思路,为设施蔬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