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钟嵘在《诗品》中以曹植五言诗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为审美标准来品评其余120多位诗人,他这种重风骨和丹采的审美倾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审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重风骨方面,它是对汉魏以来竞靡丽的文坛风气的拨正;在重丹采方面,客观上推动了诗歌自身的发展,突出了"文的自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忠义"二字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涵。《三国演义》中流芳百世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弘扬的正是这种精神,而2007年的跨年贺岁片《投名状》同样讲述了一个"三人结义"的故事,却折射出"忠义观"的脆弱性与虚伪性。类似的国产大片在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反思或批判的同时,一味地暴露人性的阴暗面,并未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或思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这样的类似作品对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秭归骚坛诗是一种因祭祀屈原产生并发展的民间诗歌,是屈原故里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基因和民间文学种类。它自宋代创制,至今延续了近千年。作为中国第一农民诗社,它的主要成员是泥腿子,诗歌内容以纪念和歌颂屈原为主,体裁以写古体七律、七绝诗为主,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道颇具有研究价值的风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