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废水的人工湿地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机理及优点.即人工湿地利用基质、微生物和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对N,P等营养物质去除能力强、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技术含量低、维护管理方便、耐冲击负荷强、适于除去间歇排放污水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煤矿酸性废水(AMD)治理的方法,重点总结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酸性废水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如何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水质模型分析预测大同盆地大规模农业洗盐工程对桑干河及册田水库水质的影响。文中重点介绍了水质模型的建立,求解及有关参数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师婆沟隧道下伏同德煤矿采空区为地质原型,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模拟双煤层采动岩体裂隙的发育过程,运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的岩体裂隙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下层煤工作面推进距离相同情况下,采空区冒落带分形维数大于裂隙带分形维数;随着下层煤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大,双煤层采动岩体裂隙分形维数经历了从小到大再到小并稳定的变化过程;当下层煤开采结束且上覆岩层移动基本稳定之后,双煤层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的岩体裂隙分形维数分别为1.066 3,0.999 5,冒落带分形维数是裂隙带分形维数的1.067倍。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下伏双煤层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及采空区充填注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师婆沟隧道下伏同德煤矿采空区为地质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采空区覆岩移动及地表残余变形特征,依据有关标准评价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通荷载的增加,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弯沉带的残余下沉量和地表残余变形都呈不同程度地增大;交通荷载作用下的采空区岩体重新"活化",采空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采取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工程治理。该项研究为采空区地基处理、采空区上方构筑物布置及其抗变形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煤矿废水的机理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酸性煤矿废水的形成及水质特点,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提出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煤矿废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煤矿酸性废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有的煤矿酸性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我国西部煤炭主要生产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黄土-湿地-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处理酸性废水的方法,并对这一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脱硫酸菌去除煤矿酸性废水中硫酸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天然黄土中的脱硫酸菌去除煤矿酸性废水中的硫酸根,以葡萄糖作碳源,探讨了加不同量碳源情况下硫酸根的最高去除率,并对重碳酸根和pH值的变化作定量测定,研究了脱硫酸菌的几种影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自然界黄土中的脱硫酸菌来去除硫酸根的思路可行,向黄土中投加碳源,黄土中的天然脱硫酸菌去除硫酸根最大去除率可达81.9%。马兰黄土中脱硫酸菌对硫酸根的最高去除率要高于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加1 200 mg/L葡萄糖时对硫酸根去除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81.9%;离石黄土加800 mg/L葡萄糖时对硫酸根去除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73.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