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739年(乾隆四年)成书的《雅州府志》专设有西藏篇目,以记载清初西藏诸多方面的情况。实为“西藏简志”或“西藏小志”,是西藏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藏纪概》和有关档册。该资料有助于清代乾隆初期的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梦皋所撰道光《拉萨厅志》是清代西藏唯一的一部厅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已著录.文章对民族文化宫抄本、中央民大抄本及几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了道光《拉萨厅志·杂记》内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通过对《杂记》内容及资源来源的分析,可发现其作伪证据,证明其应为后人伪作.  相似文献   
3.
雍正元年,清王朝在丽江进行改土归流,知府改为流官,木氏土司降为虚有其名的土通判。丽江改土归流是滇西北地区的一件大事,对以丽江为中心的西部纳西族地区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丽江没有在顺治、康熙年间改土归流,也没有在雍正四年高潮兴起之后才改土归流,而是在雍正元年初进行。其主要原因,与清王朝逐渐定型的稳定藏区的治藏大战略有关。丽江地处滇西北,紧邻滇西北藏区,为滇藏交通要冲,在清王朝治藏大战略和相关战略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军队后,丽江在确保西藏和康区稳定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丽江的改土归流实为清王朝在罗卜藏丹津叛乱前夕为确保滇藏交通畅通和藏区稳定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之所以要在雍正元年初进行,主要原因是要及时作好防止罗卜藏丹津叛乱波及藏区和影响藏区稳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初期对西藏的经济治理主要采取怀柔绥辑的态度,由此出现西藏市场大量流通尼泊尔银币的情况。随着两次廓尔喀战争相继发生,清王朝自上而下意识到贸易—铸币—外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视西藏的货币问题。随着乾隆皇帝对西藏基本经济情况了解的深入,逐渐转变战争初期禁止藏、廓贸易与西藏市场流通尼泊尔银币的策略,并敏锐地察觉到在西藏建立正规币制的重要性。在西藏发行乾隆宝藏币是清王朝对藏货币政策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权以及乾隆皇帝与在藏大臣的国家观念,此铸币的推行,强化了西藏民众的归属意识与国家认同,亦促进了西藏经济向内地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藏考》是清光绪间刻本,主要内容为巴勒布、布鲁克巴奏书及七十九族分辖经过,碑文、摩崖文及题词,路程几部分。通过比较,可以认为:《西藏考》不是《西藏志》的衍生书,其材料取自于或抄录于《西藏志考》;《西藏志考》成书应在前,《西藏志》是在《西藏志考》基础上调整、修改而成的。《西藏志考》应是《西藏考》、《西藏志》两书共有之"祖本"。  相似文献   
6.
敦煌古藏文写卷P.T.1287卷赤德祖赞赞普传记中,记载了南诏阁罗凤赴蕃"称臣致礼",赞普赐以"钟"之名号;又记载了南诏大军将、清平官段忠国后来又赴蕃晋见赞普,赞普君臣作歌等。这些事件是南诏与吐蕃关系中的大事,反映出双方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汉文史籍失载,但此传记时间、地点又记载不详。结合南诏文献及汉文史籍记载分析,阁罗凤赴吐蕃拜见赤德祖赞并称臣当在姚州之战后,即天宝九载末或天宝十载初(750-751年),地点可能在浪穹或剑川,但更可能在今西藏拉萨或某地。段忠国出使吐蕃的时间可能在赤德祖赞去世的当年,也就是天宝十三载(754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