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四十年的地震活动观测表明,滇西实验场区(N25°~27°,E99°~101°)小地震序列明显多于其它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几起.理论计算这些地震序列指定范围内的U值、F值、ρ值、K值、h值、b值等六种参数,根据这些理论值判定多数小震群为前兆震群,特别是3级小震群更为显著.但是其后伴随的地震强度并不大,多数为4.3级左右,特别明显的特征是:三个月内发生≥5.0级地震可能性较小,占1/13=7%.由此可得到滇西实验场区小地震前兆震群在短时间内(三个月内)并不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2.
近四十年的地震活动观测表明,滇西实验场区(N25°~27°,E99°~101°)小地震序列明显多于其它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几起.理论计算这些地震序列指定范围内的U值、F值、ρ值、K值、h值、b值等六种参数,根据这些理论值判定多数小震群为前兆震群,特别是3级小震群更为显著.但是其后伴随的地震强度并不大,多数为4.3级左右,特别明显的特征是:三个月内发生≥5.0级地震可能性较小,占1/13=7%.由此可得到滇西实验场区小地震前兆震群在短时间内(三个月内)并不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