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土壤侵蚀损失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量化研究土壤侵蚀的巨大危害和由此造成的惊人损失,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借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方法,从破坏土壤肥力、增加土地废弃、增加泥沙滞留和淤积3个方面考虑,对土壤侵蚀的损失量及损失价值进行定量计算.结果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仅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价值损失每年就达34亿元,其中肥力损失所占比重最大,安康、商洛和汉中地区的土壤侵蚀价值损失总量和单位价值损失量最多.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的土壤侵蚀是巨大的,必须尽可能减少这些损失.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露天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装置,研究了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试验所采用的水力负荷为2.4 cm/d。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30天后达到熟化,熟化后该系统对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4%、29.5%和98.6%;出水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浓度为16.8 mg/L3、2.78 mg/L和0.41 mg/L;不同时段COD和氨氮的出水浓度起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系统对当天COD和氨氮的系统去除率分别为89.0%和93.6%。所以,地下渗滤系统在西安地区处理生活污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武侯镇、安康、白河以及麻街、丹凤、荆紫关1985—2006年的水沙资料。结果汉江的主要输沙区为安康—白河区段,年均输沙量为705万t,而丹江的主要输沙区为丹凤—荆紫关,年均输沙量为157万t。汉、丹江的汛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7-9月。结论输沙量沿程增大,且随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输沙量较径流量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呈现不规则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流含沙量的变化特征,为减少河流含沙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汉江和丹江各站的含沙量年内变化很不均匀,以荆紫关为例,在汛期含沙量达到3.0 g·m~(-3),而在非汛期为0.含沙量与径流量无明显相关性,与输沙量呈直线相关.结论 水源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汉江和丹江的含沙量及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5.
依据物理学基本原理,分析了以能量观点为基础的总水势,得出其包括机械能和热能两种能量形式,这两种能量形式分别是水分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驱动力.据此将SPAC系统水分运移各个环节按照物理学原理进行了分解和归类,并根据各物理过程发生的规律确定了每个环节水分运移的驱动力本质,为总水势应用于SPAC系统水分运移定量计算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