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鲍林(L.Pauling)在谈到共振论概念的将来发展和应用时说过:“共振概念在过去三十年中的应用主要是定性的。这仅仅是第一步;随着这一步,应当是具有定量意义的更细微的处理”。岁月流逝,共振论至今五十年,它的发展,它的定量化的情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根据共振论的基本概念,可以用十分简捷的算术方法,得到复杂有机分子的参数,如共振能、键序等、其精确性远远超过简单分子轨道法,而达到高级分子轨道法的精度,属于 VB 范畴的共振论与 MO 法计算结果的高度一致性,即这两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习,是高师师范性的集中体现和标志。教育实习不仅是高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师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基本形式。它既是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实习生合格程度的重要工序。因此毫无疑义,重视教育实习、改革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是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机合成化学迅速发展,许多新的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被开创出来,数目极多,涉及面甚广,现将其综合归纳,摘要而分批地予以介绍。一、有机化合物的脱  相似文献   
4.
用金属络合物作催化剂的合成反应,经过约20年之后,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应用古典的合成手段不可能合成的反应现已成为可能的例子可列举许多,在工业实用方面已带来了非常大的进展,已成为合成化学领域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最近更是高速度的发展,这个领域方面的研究报告的数量也是极多的,在此,从最近文献中摘录具特征性的一些例子介绍如下:一、通过并用二种金属络合物催化剂获得相乘作用的优良结果示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有机化学中推进共振论的应用,并为方便教者和学者有效地使用共振论,特将基础有机化学中有关共振论的应用整理成文。共振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现将阐明有机化合物中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问题,扼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共振论综述     
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L.pauling)于1931年至1933年间提出共振论,迄今半个世纪。我国过去学苏联,五十年代初开始对共振论进行批判,从此在我国化学教育中共振论就处于一种“禁阻”或“半禁阻”的状态。然而,事实上,共振论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至今在国外的有机化学教材中较普遍地采用着。就是苏联也纠正了过去的态度。我国则长期内向和闭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化学界思想解放,学术空气开始活跃。所以国内的化学家大声  相似文献   
7.
一、食品的色1.一般概述食品一般具有桔红色、豆沙色、橄榄色、桃红色、茄紫色等,以色彩用语表示其固有颜色。正是这种固有的颜色使食品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食品颜色的呈现是由于色素成分的存在。(1)叶绿素通常把植物性食品的绿色作为代表色素,从叶绿素a~e(已知低等植物有叶绿素c、d、e),而叶绿素a,b的含量比大体是按3:1存在,它们与动物的血红旦白质一样都是具有卟啉环的色素,将图一中第3位的CH_3置换成CHO就由叶绿素a变成了叶绿素b。植物  相似文献   
8.
二、食品的味1.味觉(Sense of laste)在人的感觉中,味觉和嗅觉是由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故被称为化学感觉(chemicalsenses)。物质的化学构造与味和香气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味是由分布在舌和上腭上的味蕾来感受的。味蕾由十多个味细胞组成;在味细胞的前端有味觉感受器。在味觉现象中包含着复杂的过程:味觉刺激是味物质被这些味觉感受器的表面吸附而引起的,生成的刺激讯息变为神经冲动讯息,然后传达至脑。在味道中,甜味、酸味、咸味和苦味是四种基本的味道。在日本除此而外,加“鲜”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等的新的合成反应发展很快,合成的数目很多,现将其综合归纳,择要地予以介绍。一、芳香族化合物与亚砜的 pummerer 反应C_6H_5COCH_2SOCH_3 C_2H_5O_2C—CH_2SOCH_3 NC—CH_2SOCH_3等β—酮基亚砜与(CF_3CO)_2O 反应,生成如下正离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新合成法、具多官能团化合物的一官能团选择性还原法、硅氧烷系中间体的最新发展等三个方面的有机合成新成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