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表冲沟众多,浅部煤田采动裂缝在冲沟处波及地表,当有较大的大气降水时,洪水汇入冲沟可通过采动裂缝溃入矿井形成水患。为防止这类水患,在内蒙罐子沟煤矿6102工作面上方煤家沟,经过实测大气降水后煤家沟的积水量,观测雨水的入渗深度,土坡的形态特征,采用专门试验验测不同砂土的渗溃性,结合大气降水量等资料,认识到罐子沟煤矿新生界砂土渗溃性差,降水后土坡结构稳定,煤家沟引发矿井溃水溃砂事故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大气降水会增加井下涌水量约57m^3/h,认为6102工作面可以安全开采。形成了评价和预测西部浅埋煤层地表冲沟溃水溃砂的新方法,在我国西部煤矿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矿井浅部煤柱露天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梅河煤矿四井计划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对急倾斜特厚煤层(12煤)的浅部露头煤柱进行回收.针对露天、井工同时开采是否会相互影响,并造成水灾隐患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覆岩破坏观测与探测工作.通过研究认识到,露天开采区域处于井工开采的采动影响范围之外,井工采区开采不影响露天采区.另一方面,松散砂砾含水层已经基本疏干,留设露头煤柱已经没有必要;EH-4物探结果表明旧采空区经过20余a的压实,已经属隔水层,可以作为保护层;露天开采对井工开采不形成水灾隐患;实测的导水裂缝带高度为218.16 m,最小防水安全煤柱高度258.16 m,实际井工开采工作面与露天开采区之间的煤岩柱高度为340 m.综合评价认为,露天开采不会对井工开采造成水害影响,认为露天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将注水法应用到实践工程中,以济三矿主井、副井和风井为例,运用GMS软件和理论分析对注水减沉法防治井筒破坏进行了工程参数研究,分析了注水孔结构、注水孔与井筒的位置关系、注水孔的布置和注浆帷幕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孔孔径大小对注水效果影响不大;注水孔距离井筒约20~30 m是较合适的;钻孔对称布置对井筒更有利,防治工程选择4个基本对称注水孔更有利于保证井筒附近整体地下水位的稳定和平衡.  相似文献   
4.
近松散含水层溃砂机理及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厚松散层下煤碳滞压量巨大,提高开采上限是近松散层下安全采煤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海孜煤矿西部井松散层下浅部采区压煤问题,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理论分析,从覆岩裂隙破坏发展规律及松散层砂土颗粒性质入手,研究工作面溃砂机理,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同时提出工作面溃砂判据,研究结果对合理留设浅部工作面安全保护煤(岩)柱,最大限度提高开采上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7199工作面在高水压突水条件下安全回采,通过对徐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质化验及工程验证确定突水水源,采用瞬变电磁探测法和巷道地震共偏移法探测技术探测7199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区域,通过工作面两巷及切眼数据综合计算,得到工作面面内及周边和顶板方向上下的相对低阻异常区域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较大低阻异常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面近溜子道一侧;7199工作面突水水源为顶板砂岩水和分界砂岩水,存在底含和侏罗白垩水间接补给;主要的导水通道为采动导水裂隙带.  相似文献   
6.
姚桥煤矿微山湖下采煤安全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屯矿区姚桥煤矿现场地质资料、实测资料,按照水体下采煤的技术理论,对微山湖下第四系松散层结构和隔水性、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对姚桥煤矿微山湖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3隔和4隔为区域关键隔水层,能够有效防止湖水溃入井下;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标高达不到基岩顶部,波及不到关键隔水层,无法导通湖水结论。  相似文献   
7.
底板注浆加固及含水层改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大水矿区防治底板承压含水层突水。为研究底板注浆加固工程质量情况,指导注浆工艺方案制定,文中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现场探测"原岩(包括断层带)-注浆-开采"全过程中底板不同岩性岩体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岩体动弹性模量数值及其变化率为基准,定量分析了注浆加固及开采过程对底板岩体动弹模的"增强—损伤"度,评价注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泥岩动弹模增强度最大,达到392%~400%;砂岩次之,为160%~194%;灰岩最小,为103%~144%;受开采影响,各区段岩体动弹模损伤度差异不大,在17%~30%。验证了裂隙岩体注浆加固及开采过程中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同时也证实了超声波测试岩体内部声波速度是评价裂隙岩体注浆加固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实践利用"一发双收"声波测井技术分析裂隙岩体注浆加固效果提供借鉴,丰富了注浆加固效果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