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一在文学创作中,当你真正进入一种状态,也就找到了一个出口。作家叶兆言说:"文学是一种修炼。"当你修炼到一定程度,你就感受到了精神的自由。因此,文学创作也是给受现实挤压的灵魂找到一个自由的栖所。文学创作的整个思维、操作规程无不体现了自由的运动。心灵如一枚茶叶在文学创作的水杯里舒展出天然的生命形态。越是被生活挤压,在生活中艰难进行的心灵越是对自由充满长久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正> 在庞壮国的诗歌创作中,最引人注目和受评论界称道的是以关东黑土文化为母题的大量作品。这类作品侧重于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历史文化积淀,力图以当代意识梳理文化精髓,透视出人生经验、生命体验、生活哲理的历史和现实的相切点,并呈现出高亢、浑厚、沉雄的审美姿态。 庞壮国的诗歌对关东黑土文化的切入一方面受了大环境既当时寻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体现了庞壮国作为一个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诗人的艺术自觉。大约是从1984年开始,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文  相似文献   
3.
清雪从感官的角度切入作品,捕捉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感性认识,于咀嚼中达到理性的体验。“滋味”是品尝的第一感觉,同时也是回味、思索后的第二感觉。散文式随笔似的笔法摆脱了逻辑、推理的理念束缚,于轻灵中映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品味。这种非理论、非学究的“漫淡”使我们从另一侧面领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判。  相似文献   
4.
<正> 我一直想通过阅读找到开启杨小林诗歌的一把钥匙。我发现传统的阅读在杨小林的诗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那怪异的诗化思维方式常常以一种类似恶作剧的词语组合让我惊愕于语言逻辑的柔韧性——尽管现在很少有痴愚的人用语法逻辑来框衡诗歌语言的非常规性,但杨小林的诗仍让我感到其意象和语法的怪诞特别需要我们注入更多的想象力。你可以说杨小林的诗不够深刻,但是它们足够怪异,足以形成最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词语情境,这在一个日渐平庸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正> 刘莉做为60年代出生的油田上仅有的几位文学女作者之一,在含苞的年龄对文学如醉如痴。随着成家,为人妻、为人母后,理想的花朵或幻化为生存的现实或成为梦中的守望。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更年轻的女子比,她和她的同龄人缺少许多浪漫和时尚。更无法成为"另类"中的一员。因为她们多多少少挨过饿,吃过苦,知道生活的艰难。加上她们生活在非都市化的环境中(大庆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是建立在石油这个特殊的物质上,没有商业和贸易的历史,更无人文精神的积淀。都市文化离它是很遥远的。)她们的心中无法摆脱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更主要的是文学把她们的精神提升到现实之上,使她们对世俗的东西深恶痛绝,不得不在平凡的生活中忍受理想和现实的冲撞和磨击。基于我们同代人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那种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