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常,燃气锅炉的排污水是直接排放到污水池中,由于污水水温为180℃左右,其大量余热被浪费掉了;另外,燃气燃烧的余烟经省煤器冷却后温度为190℃左右,其大量热能也被浪费掉了,为此,将其热能回收再利用,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天然气消耗,经改造验证,节约能源,即环保又增效。  相似文献   
2.
袁永强 《科技信息》2010,(3):360-360,364
本文讨论了设备技术状态综合评价的问题,提出了设备技术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设备完好率的计算、设备综合精度的评定和设备工程能力的分析。采用较完善实用的方法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更有效地管理设备,促进生产更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技术具有高效性、整体性以及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岩石破碎与成孔应用的热点方向。国内外学者运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微波辅助破岩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有益规律。本文针对微波辐射岩石的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微波技术辐射岩石实验进展,明确了微波辐射设备的选型问题,探讨了1.4 kw微波功率条件下辐射玄武岩和石灰岩的实验现象,归纳了微波辐射岩石后裂纹的微观断裂形式及微波辐射裂纹扩展机理,总结了高能微波技术在岩石中成孔应用的进展,以期为高能微波成孔技术在设备及现场工业化应用配套设施研发、多场耦合作用机理、多因素条件评价机制和地下深部“三高一扰动”环境的适用性研究等方向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半刚性沥青路面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层的层间黏结力,提出一种在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引入规则凹坑的层间处治新方法。采用标准尺寸的模具结合静压成型法,成型具有规则凹坑的基层表面,再整体成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采用剪应力和拉拔应力测试设备对试验样本进行最大应力测试,并对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处治凹坑后成型的沥青路面与传统的层间处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成型方法能高效成型表面有规则凹坑的半刚性基层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处治9个直径18 mm(Φ18)凹坑的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比精铣刨工艺时所受剪应力提高5.2%,最大拉拔力提高7.39%;比喷洒透油层时最大剪应力提高41.05%,最大拉拔力提高29.51%;比未处治时最大剪应力提高71.65%,最大拉拔力提高80.38%。路面处治12个凹坑的最大剪应力比4个凹坑时提高22.72%,最大拉拔力提高23.2%;9个Ф18凹坑比9个Ф8凹坑承受的层间最大剪应力增加43.4%,最大拉拔力增加35.87%,增加凹坑的尺寸和个数均可等效于增加了其摩擦因数和铆锁抵抗力,具有提高力学性能的效果。当路面的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凹坑处治的路面承受的层间最大剪应力变化最小,增强了环境变化下抗疲劳强度能力。与传统的层间处治方法相比,通过对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处治凹坑后成型的沥青路面能有效提高路面在外载荷下的抗剪强度、抗拉拔强度及抗疲劳强度能力,该方法可为半刚性基层层间工程化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针对杆系结构中轴力杆或者索缆结构中的短索所提出的识别边界不确定的杆件轴力的解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轴力识别方法.首先,采用修正的Timoshenko梁理论,充分考虑转动惯量、剪切变形、剪切变形引起的转动惯量和传感器质量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改进的动力方程;然后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提取某杆件的前五阶频率和模态参数,以此构建特征方程进而识别杆件轴力,从4个方面分析了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相对传统Timoshenko梁理论识别精度提高的原因;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和适用性.这种改进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须事先假定边界条件,仅知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实施,因而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软岩地区大直径混凝土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本文对3根大直径混凝土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载荷试验,探讨桩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和摩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直径混凝土桩的荷载沉降曲线Q-s曲线呈缓变型,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承载力及桩身强度;大直径混凝土桩桩身上部一定范围内先承受负侧摩阻力,中性面以下开始承受正侧摩阻力,承载形状呈摩擦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软岩地区大直径混凝土桩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对其他地区类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