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绥靖小议     
苏联入侵阿富汗,一定使西方的绥靖者们颇感难堪。他们多年来一再容忍、退让,莫斯科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不仅没有施舍什么“一代人的和平”或者那怕是苟且偷安式的短暂和平,反而在他们鼻尖下扔开了炸弹。然而,绥靖者们惯于忍气吞声,而且“心地善良”,又有洁癖。有些人至今还是不愿看一眼现实中的斑斑血污,而宁愿沉醉于玫瑰色的梦幻。请欣赏一下他们的奇特的形势估计吧。据称,苏联这次对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略,竟是“在它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采取  相似文献   
2.
美国里根总统宣布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使人想起了他曾经一再强调的“联系”原则。华盛顿处理对苏关系的这条指导原则,是里根就职伊始即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亮出的。三个多月来,他反复说明,美国是否同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都要把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考虑。里根说:“我们不能坐在桌子旁边进行谈判,除非我们在谈判桌旁把正在发生的所有其他事情也考虑进去。”里根表示要奉行“联系”原则,应该说,是颇有战略头脑的。因为,既然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是相互联系而服从于它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那么,美国处理对苏关系,也就自然要着眼于抵御其全球扩张,而不能为暂时的局部的事件所左右,更不能追逐蝇头小利,丢掉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回响     
马科斯的黯然出走,在大洋彼岸引起种种议论。中心话题不是马科斯和阿基诺夫人孰优孰劣,而是华盛顿今后对“独裁政权”应取何种韬略。美国应该如何对待“非民主的盟国”,历来是个棘手的难题。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同古巴的独裁统治者巴蒂斯塔“拴得太紧”,导致古巴人民奋起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艾森豪威尔因此在美国统治阶层中屡遭非议。七十年代卡特总统标榜“人权外交”。保守派女将柯克帕特里克指责说,这种政策导致在伊朗和  相似文献   
4.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5.
拯救叶利钦?     
这个命题来自叶利钦地位的不稳。少年气盛的克林顿如此回答这个命题,是增强叶利钦的地位呢,还是反而削弱他?这里有一连串的二律背反。"拯救叶矛.1钦"-在歼的尼克松轻松地喊出的这一响亮口号,正是在朝的  相似文献   
6.
苏联军队侵入阿富汗之后,接连占领了喀布尔、坎大哈、贾拉拉巴德。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踌躇满志,认为他们以大队人马、优势武器,可以迫使阿富汗人民俯首贴耳,乖乖地接受新沙皇恩赐的枷锁了。然而,沉醉于胜利的幻想或幻想的胜利之余,他们发现,事情并不美妙。《真理报》不得不承认,在阿富汗,苏联企求的“局势正常化”过程“遇到了阻挠”。占领一个国家,征服一个民族,总是要遇到阻挠和反抗的。《真理报》总算忸忸怩怩地承认了这个真理。只是在今天的阿富汗,侵略者的处境要比  相似文献   
7.
西方七国东京会议宣布434亿美元的多边援俄计划,舆论鼓吹堪称热闹。乍一看,七国协调一致,计划颇为慷慨大度。稍一想,又觉并不尽然。应该援助俄罗斯,七国在这一点上确是一致的。克林顿说,援俄是“对我们自己的未来投资”。稳住叶利钦,使俄国的改革继续下去而不逆转,对西方各国的安全、经济利益或价值观念都是有利的。难于取得一致的是,谁出钱,谁承担“投资”重负及其风险。美国是这次援俄行动最积极的鼓动  相似文献   
8.
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由于国际新秩序的讨论,又成为国际政坛的热门话题了。舆论界多半认为,干涉内政同新秩序是不相容的。美国当权人士的说法则显得晦涩。他们一方面表白,美国不主张强行决定各国的政体,也无意谋求美国支配下的和平,另方面又声称,美国“象征着自由与民主”,美国要在“新世界”中担负“领导责任”。近日读富布赖特的新著《帝国的代价》。他的议论却比较坦率,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或冠冕堂皇。此人尽管自称是美国  相似文献   
9.
过去是在两大集团的夹缝中维护独立和自己的利益;今后仍要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干涉,搭一个政治论坛,建立互利发展的经济关系。冷战结束以后,西方舆论趾高气扬,不结盟运动也成了他们奚落的对象。《洛杉矶时报》今年2月就说,“不结盟运动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方向”。路透社最近还说,“许多人预言,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一运动不会再发生作用,而且将会垮台。”乍一听,这话似乎不无道理。不结盟运动诞生于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冷战时期。它不与任何一个集团结盟,不做任何一个大国的附庸,以此不仅避免因结盟而受制于人,维护了自身独立,而且还利用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