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004年"民工荒"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转折点,此后劳动力流动结构和就业出现了新特征。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外出农民工教育水平较高,流动家庭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出现就近就业趋势,从事职业逐渐由制造业占主导转变成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且具有区域差异,同时农民工收入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劳动力流动结构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反应了我国流动人口的需求变动,因此相应的各种人口流动政策也应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性:①近年来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增速不断下降,农民工3-资上涨,同时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结构劣化,进一步转移劳动力困难;②转移劳动力出现区域重新配置的迹象,然而这种迹象受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同步上升等因素阻碍;③“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普遍偏低,可能成为城市的隐患。因此应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待遇,建立农民工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农民工整体的技能水平来抵消由于工资水平上涨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效应。要逐渐将服务业作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就业方面的市民化水平较低。推进市民化进程面临成本、能力和城市融入方面的障碍,因此应该加快推进就地市民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进程,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收入分配差距等角度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已在2006年前后出现了结构转型的拐点,即中国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即劳动力短缺点),进入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并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结构变迁阶段面临的负面影响是存在高通胀低增长的风险,但面临的正面影响更多;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后,由于经济内生增长的激励,消费带动内需扩大的经济增长将有效地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持续,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口规模、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地级以上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决定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偏低,城市间差距明显;人口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在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足;我国人口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