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高层建筑搭设牢固、安全、可靠的钢管脚手架。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探讨了《普通化学》教学中实行个性化教育的问题,介绍了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思想创新、实践应用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性极化法、压汞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外渗氯盐条件下水泥中S/Al比及外渗硫酸盐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临界浓度随水泥中S/Al比提高先增大后减少,而氯离子的结合量随S/Al比提高而降低,氯离子临界浓度最大值时的S/Al比随水泥中Al2O3含量的提高而降低,S/Al比和Al2O3含量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对砂浆孔隙结构的影响。在SO42-和Cl-含量与华南地区海水相近的复合渗透液中,氯离子临界浓度随水泥中的S/Al比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少,且临界浓度约为NaCl溶液浸泡试件的70%。复合渗透液中的SO42-渗透进砂浆先会使砂浆结构变致密,然后才引起体积膨胀,提高水泥中的S//Al比可提高水泥中AFm的生成量,从而相对降低由于生成滞后钙矾石引起的体积膨胀。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学》是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文章主要阐述了农田水利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即提高兴趣、创新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优化教学在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电工电子,是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电子电工专业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依旧较为传统,实践动手的课程比例较小,根本满足不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落后于技术发展的脚步。笔者在此文中,结合自己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科学开展中高职院校的电子电工教学创新及改革。  相似文献   
6.
农林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如何提高<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探讨了面对不同的学生.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施特色教育,并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思维活跃、学以致用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整形外科起源于40年代,抗美援朝以后获得很大的发展,而大多数人则把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联系在一起,甚至干脆将整形外科说成是美容外科、实际上整形和美容在医学中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能等同的医学内涵,美容外科只是整形外科医学中的一小部分。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之广,则是任何一门外科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应用组织移植和各种手术方法,矫治人体各部位的先天性畸形,修复各种创伤或疾病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恢复面部形态及由这些畸形而丧失的原有功能,使畸形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获取整形修复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胶凝材料组成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阻抗法和压汞法等研究了外渗氯盐条件下胶凝材料组成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胶凝材料中粉煤灰或矿渣含量的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电阻率和钢筋电荷转移电阻先增加后减少,钢筋腐蚀速率则先减少后增加;氯离子临界浓度随钢筋周围溶解氧含量的提高及Ca(OH)2含量的降低而降低;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后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钝化膜的稳定性,同时会降低混凝土内的Ca(OH)2含量,引起氯离子临界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水泥中S/Al和外渗硫酸盐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极化法、压汞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外渗氯盐条件下水泥中S/Al摩尔比及外渗硫酸盐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临界浓度随水泥中S/Al摩尔比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少,而氯离子的结合量随S/Al摩尔比的提高而降低,氯离子临界浓度达最大值时的S/Al摩尔比随水泥中Al2O3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在SO24-和Cl-浓度与华南地区海水相近的复合渗透液中,氯离子临界浓度随水泥中S/Al摩尔比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少,且临界浓度低于NaCl溶液浸泡试件;复合渗透液中的SO42-渗透进砂浆使砂浆结构变致密,但过量后会引起体积膨胀,使氯离子临界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以此为思想基础,设计了概念小区,重点论述了小区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