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综合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同时也就需要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回归到我们专业化较强的高校中来说就是需要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都很优秀的大学生,只有在专业上和外语上双重优秀的学生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就目前高校中的专业外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注二氧化碳开采原油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特低或超低渗透油田重点采用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驱油过程中较为理想的驱替形态就是能够形成二氧化碳混相驱,而最小混相压力是形成混相驱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快速准确预测最小混相压力是实现混相驱的重要环节.通过长细管驱替实验法和多种经验公式法对储层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与试验区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进行了研究,并用长细管驱替实验法对各经验公式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细管驱替实验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9.15 MPa;各经验公式法计算得到的最小混相压力相差较大,预测最大值为42.60 MPa,最小值为10.34 MPa,平均值为26.83 MPa;对比长细管驱替实验法测得的结果,各经验公式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7.96%,其中相对误差最小的是石油采收率研究所提出的PRIⅠ方法,相对误差为1.26%.  相似文献   
3.
基于庙西-新北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油气来源、成藏期次、成藏要素耦合及典型油气藏解剖的分析,研究庙西-西北地区泉头组四段低渗透油层组油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是研究区扶余油层最主要的油气来源,研究区油气来自北部以及西部青一段烃源岩;2新立-庙西-新北三者共为一个鼻状构造,其中包含一个鼻状构造高点和三个次级鼻状构造,为继承性古隆起所致,同时也是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之前形成的,后期未发生强烈构造运动,保存完好,是油气的优势富集区;3通过典型油藏精细解剖,识别出嫩2井区的油藏在垂向上主要分布于5和12小层;在平面上以河道边界、封闭断层和底部油水界面为界圈定油藏展布范围。本文所提出的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将会在油田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以后,剩余油的预测及挖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地下油藏的研究精度和认识程度.对沉积微相进行单砂体级精细研究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通过大庆油田杏十二区葡萄花油层组葡Ⅰ3(PⅠ3)小层6个重点沉积时间单元138口开发井的测井资料分析,将各井沉积时间单元细分至单砂体级并精细统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厚油层内隔夹层的存在使其内部非均质性更加复杂,进而严重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以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为研究区,研究厚砂劈分及隔夹层特征,为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和测井资料确定了复合砂体的可分性,其次确定不同期次河道砂体间沉积的隔夹层为复合砂体的劈分依据,最后根据成因和岩性将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种类型.将复合砂体劈分与隔夹层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