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八角中莽草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分析新方法.在单一磷酸盐和硼砂溶液中由于电扩散现象,莽草酸峰宽并严重前倾或脱尾,采用磷酸盐-硼砂混合溶液为缓冲液改善了峰形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通过优化获得其最佳分离条件为pH8.63,10mmol/L NaH2PO4-9mmol/L硼砂,分离电压25kV.该条件下莽草酸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8,检测限(S/N=3)为0.12μg/mL,比文献报道的方法约高10倍.该方法成功用于八角壳和籽中莽草酸的定量分析,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104.6%.  相似文献   
2.
不同季节绿茶中金属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成分分析对山东省不同季节绿茶中金属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金属元素Fe,Zn,Ca,Mg,Cu为评价指标,对山东省不同季节绿茶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天所采摘茶叶综合评价最高,秋天最差,这与市场上春茶质优价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植株中不同部位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两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柱温:3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8 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2种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酮Ⅰ、丹参酮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 51~0.10μg(r=0.999 9),0.002 9~0.058μ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丹参酮Ⅰ为98.7%(RSD为1.2%),丹参酮Ⅱ为100.2%(RSD为1.7%)。实验结果可为中江丹参植株地上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紫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I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稀H2SO4介质中及加热95℃的条件下,痕量铱(Ⅳ)对KIO4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具有显著催化作用,探讨了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一个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的新分析方法.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An与催化反应的吸光度A在580 nm处的差值,SA与铱(IV)质量浓度p在0.0~0.0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833×10-10g/m L.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该催化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1.345×10-3S-1,表观活化能为33.81 kJ/mol.方法用于分子筛和活性炭中痕量铱(IV)的测定,回收率在100.0%~104.2%之间,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应用同时平衡原理 ,对软锰矿治理NOx 污染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工艺吸收过程和净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分别绘制了Mn NOx H2 O系的E pH曲线 ,及Ca2 、Mg2 、Fe3 、Al3 的磷酸盐净化曲线 ,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甲基丙烯酞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使用氧化还原K2S2O8/NaHSO3体系作聚合引发剂的水溶液聚合方法,探讨了其最佳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P(DMC)的最佳聚合条件为:DMC溶液的最佳质量百分比为35%,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5-6h.  相似文献   
7.
乌蕨不同提取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乌蕨3种不同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水提液、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液和质量分数为80%的丙酮提取液在干样浓度为10.00~50.00μg.mL-1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水提液(36.85%)乙醇(20.61%)丙酮(18.70%);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丙酮(31.77%)水提液(31.03%)乙醇(24.37%).还利用超声提取法对乌蕨水提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水提液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回流提取液.  相似文献   
8.
大叶金花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叶金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 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glucopyranoside),(2) 牡荆素(vitexin),(3) 山萘酚(kaempferol),(4) 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id).其中化合物(1)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取水口的1990 ̄1998年水质监测数据为代表,并结合环境现场调查,分析了成都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P(DMC-AM)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P(DMC AM)的絮凝条件、P(DMC AM)与不同种类的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比较和不同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P(DMC AM)的最佳絮凝条件为 :[η]=70 0~ 80 0mL g,用量为 1.5~ 3.0mg L ;在电荷密度较大 ,分子量较大的各类有机污 (废 )水体系中 ,CODCr的去除率可达6 5 %~ 90 % ;P(DMC AM)絮凝性能优于聚合硫酸铁、聚碱式氯化铝和PAM等常用絮凝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