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该试验研究利用7、8月高温晴热期的自然光热能对大棚西瓜田进行灌水闷棚,经10d后棚内土表至20cm内的土壤全天可维持40℃以上高温.经室内测试,西瓜枯萎病株根内的病菌Fusariumoxysporum在41℃下死亡的时间需4d,在43℃下需1d.田间试验表明,灌水闷棚20d后第一茬连作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90~100%,闷棚25d以上,第二茬的防效仍达84.5%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农药涂茎对芦笋茎枯病有显著防效。我们在1987年试验得出用甲基托布津加少量胶水稀释20倍,在春天芦笋母茎出芽至茎秆嫩绿期涂茎,后辅以喷药保护,对该病防效达60~90%,配合其它综防措施,基本能保住茎秆不枯死。几年来在全省推广应用,收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4.
菜豆根蚜(Smynthurodes betae Westwood)近年来在浙东三门湾棉区为害棉花日趋严重。该蚜在田间先呈点片发生,后逐渐加重而成片。棉株为害轻时只发现叶片发红,生长停滞;为害严重时,则叶片凋落,直至枯死,造成大量缺苗。据调查,1990年宁海、三门两县严重为害面积达1250亩,其中有140多亩绝产,其余棉田仅收皮棉12.5千克/亩,比未受害棉田减产72.2%。  相似文献   
5.
棉根蚜Smythurodes betae (westwood)是棉花根部的刺吸害虫。近年来,在浙东三门湾棉区为害十分严重。经作者于1990~1992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该蚜寄主植物有13科34种,在三门湾棉区终年以无翅孤雌胎生蚜繁殖,营不全周期型生活,以成、若虫在冬作物或杂草寄主根部越冬;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每世代有效积温为248.15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26℃。该蚜在棉田与寡节切叶蚁(Oligomrnex Sauteri Forel)和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ba Mayr)有共生关系。另外,本文还记述了作者对该蚜的生物学、田间蚜量消长规律及适生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以3%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6.
桑果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波市现有果桑品种的特点及果桑经济开发的分析,指出宁波.市果桑产值低下的原因是品种单一和综合开发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进适合本地的新品种,开发多样化的果桑资源,加强对桑椹、桑叶、桑枝综合开发的力度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慈溪植棉历史悠久,1957年就提前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指标,曾受到周总理的表扬。《慈溪棉花》科教片映遍全国各棉区,曾有1300多位植棉能手分赴全国15个省市传授技术,对全国植棉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1950~1987年慈溪常年植棉40多万亩,总产2万多吨,占宁波地区棉地1/2,全省1/3。但近年棉地缩减至20多万亩,总产只有1万多吨,且棉地基础设施日差,科技队伍日弱,棉农积极性日减,植棉业日益萎缩。 植棉业萎缩有种种原因,从农业经营自身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是主要原因。据赵左士同志1994年调查2853户棉农,平均每户植棉2.16亩。亩产皮棉55kg,每户净收入只有1162.2元。农业经营规模小,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故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夏天太阳热力来消毒大棚、温室内土壤,对蔬菜、花卉类的土壤病害效果显著。方法是在梅雨刚过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先把棚内土壤深耕作起小畦,并施麦、稻扦、青刈作物等有机肥(每亩约1.4吨干物)及石灰氮(每亩约66公斤)混合施于畦中,用旧塑膜全面覆盖土面,角落处破洞处等都要修补密封。盖后浇水,一次灌足自然  相似文献   
9.
经试验,黄色对蚜虫有很强的引诱力,银白色有强烈的忌避作用,黑色无反应。蚜虫种类繁多,从试验的几种蚜虫调查表明,全都表现黄色引诱,银色忌避,但据奈良县农试场观察,黄色对草荀长管蚜无引诱作用。用不同颜色地膜对有翅蚜诱集试验结果,忌避力高低顺序为:银色膜>铝箔蒸着膜>透明膜>藏青无纹膜>黑色膜。用银色地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