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村改革的30年,就是民生建设的30年。30年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了人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村改革与民生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在农村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这一永恒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农村民生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基本内容出发,研究如何适应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如何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3.
民生价值意在揭示作为客体的民众的生存发展状态对于相关主体方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及关系。实质上民生最高的价值就在于民众生活本身。正因如此,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久动力,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承载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尝试界定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以及民生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路径选择,即根本途径是发展民生经济,重要途径是发展民生文化,直接途径是发展民生社会,必要途径是发展民生生态,关键途径与基本保障是发展民生政治,强调全面统筹各项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的著作及讲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独具特色。解决和改善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总结梳理邓小平民生思想,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目标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逐步确立并实现的。党的十七大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民生建设目标。这一目标构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既符合人民的期待,又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