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语是语调语言,语调是表达意的重要手段;汉语是声调语言,不同单音节的声调可以区别不同的字义。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英汉声调、语调的异同,论证英语语音研究、教学中“以调带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理解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先行结构"指制约着读者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的"前理解",向新的理解和解释开放的可能性可以使读者投入思考,从而赋与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里的猫》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读与阐释,其中的空白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充。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内在性是后现代文论意义观的核心。可以说,后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就是不确定的阐释学。无独有偶,20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也一改维多利亚时代的全能全知的视角,笼罩着一层朦胧而不确定的雾。本文旨在从这种不确定内在性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弗洛斯特的诗《没走上的路》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发,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与阐释现代及后现代作品。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大二心河》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平辅直叙了一个简单的钓鱼故事。倘若我们运用作家本人的创作法宝“冰山”原则,结合作家的亲身经历去研读琢磨,就能理解小说的真正寓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