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油气输导体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及葡萄花油层油气输导体系,发现油田主要存在断裂简单型输导体系及断裂与砂体组合复合型输导体系.空间构造形态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正向构造脊线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聚集场所;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各种控制因素在时间上的合理匹配决定了尚家油田油气的聚集成藏.断层型输导体系输导能力的变化具有周期幕式特征,而断裂与砂体组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主要受控于断裂与砂体的对接模式及砂体自身的输导能力.在尚家油田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及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连续型和错接型组合模式具备侧向的输导能力,而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离散型不具有侧向输导能力.通过有效通道空间系数的计算及各油层组油显示层段的统计结果证实,尚家油田在扶余油层中扶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杨大城子油层中杨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74-4277
通过岩心观察及人工微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尚家油田扶杨油层裂缝产状相对单一,大多以单条形式出现,规模相对较小,且充填严重,其裂缝走向以北东东向或北西西向为主。结合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尚家油田扶杨油层裂缝主要是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期形成的。利用曲率法预测出尚家地区扶杨油层顶面曲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尚家油田西南部D121井—D122井一线和中南部的A12-3井—A12-2井—A112-124井一线,是研究区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相对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断-砂配置在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砂配置所形成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砂配置与油气分布之间空间配置关系分析的方法,对断-砂配置的油气聚集条件及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条件不同,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也不同。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断层侧向封闭,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条件下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条件是上覆存在区域性盖层阻挡。断-砂配置油气富集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反向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2交叉断裂有利于断-砂配置油气聚集成藏;3断层侧向封闭性控制着断-砂配置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546-2551,2566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浊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