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因声求义法是训诂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破除假借,求得本字在疑难语词考释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利用此方法考释出现于道经文献中的十个疑难语词的意义,不仅为道经的研读提供了方便,也为汉语史的研究及辞书的编纂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质明"的"质"训为"端始","质明"训为"黎明的开始"的观点不甚允当。"质"应当训为正,"质明"就是天正亮。"质明"不是"黎明的开始",而恰恰是黎明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因声求义法是训诂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破除假借,求得本字在疑难语词考释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利用此方法考释出现于道经文献中的十个疑难语词的意义,不仅为道经的研读提供了方便,也为汉语史的研究及辞书的编纂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太上洞渊神咒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典籍,该经有《道藏》本和敦煌本两个版本,无论是《道藏》本还是敦煌本,都存在数量不少的讹误现象,包括衍文、夺文、倒文及字形讹误等。尤其是敦煌本,由于辗转抄写,讹误现象尤其严重。这些讹误是整理和准确使用道经的一大障碍。通过两个版本异文的比照,对其中的讹误现象进行辩正,以期对该经的整理和研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道经是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道经中存在大量的俗讹字,是文本校理和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比照不同的道经版本,经过详细的考证和分析,指出道经中存在的俗字及文字讹误现象,以期对道经文本的校理和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道经是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道经中存在大量的俗讹字,是文本校理和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比照不同的道经版本,经过详细的考证和分析,指出道经中存在的俗字及文字讹误现象,以期对道经文本的校理和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白话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文章选取了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