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伟大的诗人杜甫曾以“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的诗句对“初唐四杰”的诗歌成就和历史功迹予以热情的赞颂和中肯的评价。作为“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不仅才情富赡,而且经历坎坷,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对这位经历复杂且在唐诗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诗人,历代都有学者予以研究,但在生平履历的考核、诗文创作的评论等诸方面又多有分歧。现将研究情况作一勾勒,以便于对骆宾王其人、其事、其诗文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一、研究的概况 第一个给骆宾王编集的是鲁人郗云卿。骆宾王随徐敬业扬州兵败后,文集也悉皆散失。中宗复位,令郗云卿访遗文,搜散佚,才从兵燹灰烬之余掇拾百余篇,编为十卷文集。可惜  相似文献   
2.
《唐诗纪事》卷一记载:“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唐太宗不仅接受了谏阻,还把虞世南表彰于朝堂之上。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梁陈文风影响之深,即使是文韬武略赫赫盖世的一代英主,也积习难除,一般诗人更“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使唐初的诗坛呈现出委靡不振的景象,与欣欣向荣的政治经济局面形成极大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适的《燕歌行》诗前有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文苑英华》、《全唐诗》“元戎”作“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就引起了研究者对诗歌所感“征戍之事”的针对性的讨论,有的认为专咏张守珪,有的认为讽刺安禄山,总之,如清人陈沆所说:“非泛咏边塞也”(《诗比兴笺》卷三)。笔者认为,此诗并不因某人某事而发,恰恰是一篇“泛咏边塞”之作。  相似文献   
4.
马一浮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主研儒学,会通佛道,擅长书法,精于诗词,与梁漱溟、熊十力一起被称为“现代儒家三圣”而最为博雅。他的诗集主要有《蠲戏斋诗前集》、《避寇集》、《蠲戏斋诗编年集》,词集则有《芳杜词剩》、《芳杜词外》。这些诗词是马一浮先生的思想品格、立身行事、修养工夫、诗学造诣的全面反映。要读懂马先生的全部作品,阐发其精微,品论其得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只是谈谈对《蠲戏斋诗前集》和《避寇集》的印象,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唐代浙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二十七岁就在贡籍,此后十二年中,六次赴京试不第,愤而改名为隐。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做过钱塘县令等官。 罗隐虽未登金榜,终屈莲幕,但他的才思丽藻,却为当世所重。唐代末年,有重要成就的作家不多,诗文并称的则更少,可是罗隐却在诗歌和散文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他的诗歌在咏古讽今,通俗流畅方面,颇受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他的散文犀利泼辣,独具一格。特别是自编的杂文集《逸书》更时见卓识,运用历史传说和寓言故事讽刺现实、弹劾时政,可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