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解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于2014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该江段布设4个断面(共29个采样点)和5个断面(共40个采样点),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监测。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秋季采集到32种,均是节肢动物丰度最高,分别为56%和35%。春季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秋季,且春、秋季生物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功能摄食类群研究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栖动物以牧食者占绝对优势,春、秋季牧食者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分别为40.25%和59.3%。生物耐污能力统计结果表明,该江段以中等敏感类群和耐污类群为主,武汉断面在两个季节中均以耐污类群为主。5种功能摄食类群以及三大门类生物现存量与7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生物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较大,总磷、总氮和粒径是影响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秋季底栖动物主要受p H、溶解氧和透明度的影响。该研究从多个方面较全面地分析长江中游江段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为开展长江大河深层次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研究黄河下游春秋两季水样和沉积物中50种PFASs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PFASs在春秋两季水样中检出的总浓度范围分别为29.83~54.44和16.18~57.81 ng/L, 春秋两季沉积物中PFAS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8.12~36.16和13.01~36.78 ng/g。在春秋两季占比最高的3类物质在水相和沉积物中均为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和n:2氟调聚磺酸(n:2 FTSs)。作为新型PFASs, n:2 FTSs在水相和沉积物中均有较高的检出水平。全氟辛酸(PFOA)在水相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替代物为短链PFCAs,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则在沉积物中对PFOA有更高的替代趋势; 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水相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替代物为6:2 FTS。风险熵值法分析结果表明, 水体中各PFASs目标物均未达到环境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底栖动物在河床底质中的分布特点,对认识河流潜流层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人工设置垂向分层栖息地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底质中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密度及综合多样性水平(用改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征)沿底质垂向深度的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入住新生栖息地时至少需要6周达到稳定的群落结构。物种丰度和密度随深度波动减小,这与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物种对不同底质深度具有偏好性有关。底质粒径也对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表层底质中,中值粒径为2cm的卵砾石底质能够为底栖动物提供最多的适宜的微栖息地空间,从而其中综合多样性水平最高。而深层底质中,中值粒径为5cm左右的卵石底质更易于创造最高的综合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于2014年秋季对鄱阳湖5个代表性监测点的三角帆蚌及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三角帆蚌软组织及沉积物不同提取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15.52 mg/kg,轻稀土元素更易累积,表明轻稀土元素对贝类的生物效应强于重稀土元素。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285.22 mg/kg,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监测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4种赋存形态的平均含量: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风险评估表明其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水平。三角帆蚌软组织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与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和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三角帆蚌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氧化态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的岱海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1989-2018年中6期美国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使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析方法分割岱海流域湖面面积和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分析,探讨其近30a内湖泊面积变化过程及机制.结果 表明:岱海湖面面积从1989年的115.36km2萎缩到2018年的53.00k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