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葛屦五两"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齐风·南山》中“葛屦五两”一句的确切含义为讽刺文姜与齐襄公私通,所系非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论字数多寡,过简,过烦,用晦等方面入手,对刘知几《史通》的叙事尚简论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史学传统及文史相别的角度出发,针对后人的批评阐述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唐风·扬之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风·扬之水》是《诗经》中聚讼纷纭的老大难 ,本文从对“扬之水”的比兴义探讨入手 ,经  过对“素衣朱衤暴”的考证 ,从而证明它是一首描写女子得知将出嫁时憧憬男子亲迎盛况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玄远之美、绵密之美、简约之美、骈偶之美论述了王弼、何晏的玄学与正始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对《诗经·卫风·氓》中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历代所解颇有不同。郑《笺》以此为追述之笔:“我乃渡深水,至渐车童容犹冒此难而往,又明己专心于女”,其后孔《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均申郑说,以为本句乃“此妇更追溯来迎之时”,“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然如依此说,则势必打断全诗由婚前至于婚变按时序追述的章法。朱熹《诗集传》别立新说,认为这是写女子婚变后“复乘车而渡水以归”,其后也多有承此说法者。但此说亦可商榷。因本句前之“自我”二句言婚后生活,后之“女也”四句斥夫之无德,均为叙事之笔,而中间忽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新解》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葛覃》诗反映了周礼规约下的婚姻生活,并说明该诗与以内衣传情无关。  相似文献   
7.
从口头到书面,是赋体文学在汉代发生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集中发生于汉武时期。无论是帝王、还是文士,在赋的欣赏上,都已明显向"看赋"偏移。造成该转变的原因,与汉武为了润色弘业的需要,而对赋体文学表现出的惊人热情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徐奭以其《铸鼎象物赋》中的名句“足惟下正,讵闻公 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21)被宋真宗钦点为状元。该名句中的天命理趣、人事理趣,体现出徐奭对帝王得天命的鼓吹,和对臣下忠直品格的强调,是他得到宋真宗垂青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庄子·盗跖篇》中所记载的孔子见盗跖故事直接来源于先秦俳优的说唱故事,《庄子》中的反孔态度,也与先秦民间所流传的嘲讽孔子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盗跖篇》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推测在战国时,已形成了一个以出游为结构模式的长篇孔子故事。  相似文献   
10.
卮言考释     
历来对卮言的解释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尚未把握住卮言的本质.卮言就是德言,从本质上说是无心之言;为了体现这一本质而采取了悖论之言的手段;悖论之言从内容上说是中正之言,是无可无不可的圆言;从形式上说是日新之言,从形式的结构上说是支离无首尾之言;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上说,不善读者以之为荒唐谬悠之言,善读者以之为有味之言.《庄子》之所以把这种言说方式命名为卮言,是因为卮是圆而中空的酒器,这和悖论之言恰形成了隐喻关系.就悖论之言的本质而言,是无心,亦即虚(中空).就悖论之言的内容而言,是中正、无可无不可的圆言;就悖论之言的形式而言,是日新、支离无首尾的圆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