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我国民法通则立法中还没有规定此制度。由此 ,参照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 ,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党没有充分发挥法的作用来治理国家 ,主要是依政策办事 ,甚至某些时期为人治。直到了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党的治国方略 ,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从依政策办事、人治向法治转变。这种转变集中表现在八二宪法的重新修订及其三次修正案中 ,其中八二宪法奠定了党依法治国方略的民主和法制基础 ,三次修正案逐步完善并最终确立了党的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财产不断增加,开征遗产税被提上了我国税收立法的日程,开征遗产税面临着许多现实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章对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诉讼地位作了专章规定,其中行政诉讼法第27条规定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情况。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目前法学界尚无定论,有的人认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应和民事诉讼第三人一样,可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有的认为在行政诉讼中不存在和民事诉讼中有独立请求权一样的第三人,只存在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等等。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不能把他们和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相混同,为了更好地解决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本文就行政诉讼中第三人和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异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