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分析了南极西湖岩芯(长146cm)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结合^14C定年技术,发现近2000年来,地球化学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 相关,尤其是稀土元素总量∑REE出现峰值时,往往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而元素含量较稳定时,往往与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相对应,近2000年来南极的气候变化特征是温暖-寒冷-温暖,气候的突变在沉积物上表现为元素含量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PGE在超镁铁岩中的分布范围以及在部分熔融、结晶分异和蚀变作用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在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过程中,Ir组PGE(Os,Ir,Ru)表现为相容性,除寄存于硫化物外,还可寄存于难熔相中如橄榄岩,铬铁岩等;Pt组PGE(Rh,Pt,Pd)表现为不相容性,主要寄存于硫化物相中,且优先进入熔体中。在蚀变作用过程中,PGE的行为主要受其溶解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N1923萃取,抗坏血酸处理,可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Os,Pt和Pd的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抗坏血酸可有效地控制OsO_4的挥发丢失,N1923可将Os,Pt和Pd同时萃取收集,回收率达90%以上,并用Allende陨石标准参考物(SRM)进行检验,Os的测得值(448~738×10~9g/g),与文献值(0.4~0.77×10~6g/g)一致.此外,用该方法补充了Allende陨石和Fish Clay标准参考物中缺少的相应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4.
南雄盆地3个含有K/T界线剖面的恐龙蛋壳中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布模式表明, 从白垩纪最晚期到古近纪早期中国华南地区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环境变化事件. 第一次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发生在K/T交界前2 Ma, 除了有很多蛋壳显示出病理组织结构特征外, 由它们为代表的恐龙多样化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第二次地球化学环境变化事件规模较大, 正好发生在K/T交界及其附近. 恐龙在K/T交界开始灭绝, 然后持续至古新世早期. 这一绝灭过程大约经历了250 ka, 比北美蒙大拿地区和印度西部的恐龙灭绝要晚一些.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多次以铱异常、氧同位素异常为标志的全球性环境效应和以微量元素含量异常为标志的地区性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短期和长期间地球化学环境的不断恶化, 使恐龙无法正常繁殖后代而逐渐灭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