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荷上铀矿床赋存于花岗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围岩为火山熔岩及陆相碎屑沉积岩、基底变质岩。矿体受裂隙密集带控制,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密切相关。详细研究了荷上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并将该矿的蚀变和成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铀-赤铁矿成矿阶段,铀-萤石化-绿泥石-水云母化阶段和铀-碳酸盐成矿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提出岩石的褪色蚀变(以浅色矿物蚀变为主,另见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对成矿有间接指示意义,而长石变红、石英变黑、粉末状紫色萤石化、磷灰石化等蚀变则对铀成矿有直接指示意义。在分析荷上铀矿床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扩大沙洲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成果,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铀矿体的分布特征、矿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总结控矿因素,分析找矿潜力。结果表明,铀矿体整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南西,倾角为60°~70°,以脉型、群脉型为主。铀矿石中铀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铀黑、磷铀矿、钛铀矿等;伴生矿物有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磷灰石、萤石等。铀矿石中U含量与CaO、P2O5、Na2O、Fe2O3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SiO2、K2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铀矿体的控矿因素主要为岩性接触界面和断裂构造。在10-12线附近发现了矿化富集区,矿化往深部延伸有规模变大、品位变富的趋势,沙洲矿床深部及南部外围可作为今后找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