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冀东浅山丘陵区甘薯高产施肥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氮、磷、钾肥对甘薯产量的效应,筛选出了甘薯产量37500~45000kg/hm2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池栽控水法,研究了甘薯高产栽培条件下的需水状况。结果表明:甘薯的蒸腾系数和田间耗水系数比一般大田作物低,说明甘薯对水分的利用较为经济。但其田间耗水量相当大,全生育期为5670~5775t/hm2.土壤含水量与甘薯蒸腾量和耗水量、蒸腾系数和耗水系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及其对水分的利用率,大田生长期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小麦萌发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盐胁迫对小麦萌发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选择不同抗盐性的小麦品种德抗961和泰山9818,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萌发期幼苗3~13 d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德抗961幼苗的SOD,POD和APX的活性增加,CAT活性7天后也增加,泰山9818幼苗这几个酶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的SOD和APX活性各处理都表现为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OD上升,CAT先升后降。推测超氧阴离子在前期积累较多,而过氧化氢在后期较多。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抗盐品种的POD和CAT活性一直高于普通品种,可见,POD和CAT与抗盐性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前期(特别是扎根发棵期)控水对块根产量的影响最大,甘薯块根产量形成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1%~80%,但不同生长时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不同。同一土壤水分处理,控水时间的长短不同对块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生物测定法初步研究了冀东地区花生、大豆、水稻、玉米等作物及其品种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作物及其品种对苯磺隆均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其中花生、大豆双子叶植物对苯磺隆最为敏感,平均ED10值分别为0.0143μg/kg,0.0181μg/kg;水稻对其耐性较强,平均ED10值为0.0684μg/kg;玉米对苯磺隆残留的耐药性最强,主根长没有受到残留的抑制作用,但侧根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苯磺隆的残留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春薯栽秧后扎根缓苗与生长前期的土壤最佳相对含水量为60%~80%,低于50%严重抑制各器官的生长,高于80%有徒长趋势;生长中期,高产栽培时的土壤含水量应偏低些,以50%~60%为宜,利于中期控制徒长;生长后期土壤水分的变幅可大些,但也不宜大于80%,否则降低鲜薯产量,同时严重降低烘干率。  相似文献   
7.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甘薯中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两类活性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薯中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剂用量45 mL/g,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2.5 h;甘薯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剂用量35 mL/g,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3.0 h。在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的条件下,各提取因素对活性物质羟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各因素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在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的条件下,各提取因素对活性物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各因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冀东山前平原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处理因素的主次作用。筛选出了甘薯亩产2500公斤以上的最佳农艺组合,为甘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拌种对冀东地区小麦长管蚜的防效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药剂拌种对小麦长管蚜的防效及其天敌的影响,以吡虫啉和京东八号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处理A(拌种药量为1.2 g·kg-1,有效成份,以下同)﹑处理B(拌种药量为0.8 g·kg-1)和ck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麦长管蚜总数分别为4 204,4 128,9 911头·百株-1,且处理A,处理B与ck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处理A和处理B从4月24日到5月25日对小麦长管蚜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在5月17日防效达最佳,分别为82.13%,78.11%;经小麦产量分析表明,处理A,处理B,ck的产量分别为0.701 3,0.598 8,0.564 4kg·m-2,且处理A与处理B,ck之间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吡虫啉拌种对小麦长管蚜天敌的影响分析表明,处理A和处理B对小麦僵蚜﹑瓢虫田间数量影响与ck之间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0.
TDP处理甘薯种薯的最佳时间为1小时;种薯出秧量比对照增加了18.3%;提高了H_2O_2酶活性;田间死苗率降低了8.05%;秧苗素质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