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与磁镊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与多种DNA分子的作用,对其凝聚形态及力谱曲线进行观察。在恒力情况下,壳聚糖与DNA的电荷比k分别为3和4时,从DNA的力谱曲线上可以看见0.2~0.5μm左右的跳跃阶梯及线性增长区域,原因可能是壳聚糖-DNA聚合物中出现了环状、棒状及球状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壳聚糖与λ-DNA及bpr322-DNA作用后的凝聚形态,发现随着壳聚糖与DNA电荷比k的增加,球状与棒状聚合物的比例明显减小,而且凝聚物的尺寸也整体减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壳聚糖导致DNA构象变化的直观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组氨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光散射观察到当组氨酸浓度为1 mg/mL时,电泳迁移率由负变为正,DNA发生电荷逆转。同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随着组氨酸浓度的升高,DNA分子逐渐堆积折叠,直至在组氨酸浓度为1 mg/mL时凝聚成球,说明了组氨酸可以导致DNA凝聚和电荷逆转。由于组氨酸的等电位点为7.59,相信组氨酸侧链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对其带电状态起调节作用。作为生物体内的基本遗传物质,DNA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细胞癌变、突变等异常活动也息息相关。在细胞中,组蛋白是DNA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的转录和复制等过程中调节DNA的凝聚状态。组氨酸是组蛋白的主要成分,研究组氨酸对DNA凝聚以及相关的电荷逆转过程的影响,对于理解组蛋白的调控作用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包括了系统中色素分子间所有的相互作用的环形链模型,计算了紫色光合细菌LH1和LH2的激子态的振子强度和圆二色性(CD).LH1和LH2复合体的吸收和圆二色性光谱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主要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4.
为了理解紫色光合细菌LH1和LH2的可能的光谱性质,解析地研究了二聚物环状链的激子能级结构.在叶绿素分子间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的近似下,利用偶极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和指向参数,解析地给出了激子能级、带宽和两个Davydov子能带间的带宽.提出的模型包括了系统中色素分子间所有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半经典的Herman—Kluk冻结高斯近似方法,研究了强电场中氢负离子光剥离电子波包随时间的演化问题,计算了波包的自关联函数.研究表明,电子波包的回归时间随外场增大而减小,在固定场下随波包的初动量增大而增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法是一种研究外场中电子波包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DNA与内切酶的切割与结合作用进行研究.当缓冲液中有Mg2+存在时,内切酶EcoRI会在单一识别位点处切割pBR322DNA,如果缓冲液中的Mg2+用Ca2+代替,内切酶EcoRI则会与pBR322DNA在单一识别位点处结合,并且切割率与结合率都随着内切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包括了系统中色素分子间所有的相互作用的环形链模型,计算了紫色光合细菌LH1和LH2的激子态的振子强度和圆二色性(CD).LH1和LH2复合体的吸收和圆二色性光谱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主要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9.
在Maslov的多维半经典理论框架内导出了混合位置-动量空间的半经典传播子.同时也给出了对应的van Vleck行列式.这个方案可用于修正位形空间中半经典传播子的发散,且在不同空问表示的变换中,其形式不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声弹性波在振荡固体中传播时的性质,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构造了一个量子混沌体系.通过改变该体系中的一个参量--温度,研究了量子系统中的混沌属性.文中的信号处理采用了过滤对角化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能谱统计学研究满足了随机矩阵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