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息曝光条纹锁定研究与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曝光环节干涉条纹的稳定性对于潜像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掩模形貌和离子刻蚀后光栅的槽型.为了保证干涉条纹的稳定性,依据反馈控制的理论,构造闭环反馈控制回路,采用光电探测器进行误差信号(光信号)的提取,经过光-电转换,得到电信号,由于信号极其微弱,再先后通过前置放大,差动放大,积分电路,对所得误差信号进行处理,形成补偿信号,最后利用压电陶瓷进行电压-位移转换,利用转换出的位移信号对光路实施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条纹锁定系统能够实时对光路稳定性进行良好的补偿控制,消除外界干扰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属于靶蛋白的一种,通过与其受体trkA与p75结合来发挥其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最初的研究表明NGF的作用仅限于神经系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里示NGF也可作用于非神经细胞。在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中,NGF及其受体在卵巢,输卵管,子宫及胎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对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甘肃温泉钼矿床成矿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泉钼矿床是一个与三叠纪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 温泉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LILE和LREE, 贫化HFSE, 较岛弧火山岩有明显高的碱(K2O+Na2O)和Sr, Ba含量, 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后碰撞花岗岩相似. 温泉岩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年代学资料显示, 它们是在陆-陆挤压碰撞向伸展转化地球动力学条件下, 由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和其所诱发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5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 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在(212.7 ± 2.6)?(215.1 ± 2.6) Ma之间, 其加权平均值(214.1 ± 1.1) Ma, 由ISOPLOT程序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14.4 ± 7.1) Ma. 该年龄与前人报道的温泉岩体的K-Ar年龄(223~226 Ma)和SHRIMP U-Pb锆石年龄((223 ± 7) Ma)在误差范围内相近但偏晚, 反映Mo矿化主要发生在岩浆侵入-成岩的晚期阶段, 成岩成矿发生于华北与华南板块全面对接后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由碰撞到后碰撞的转折阶段, 并与南秦岭的变质变形、勉-略洋盆闭合及大别-苏鲁超高压岩石板片折返这一统一地质事件相对应. 中三叠世华北和华南发生大规模陆-陆碰撞并导致地壳明显增厚或俯冲板片折返, 印支晚期构造体制进入由碰撞到碰撞造山后伸展的转折阶段, 地幔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底侵于下地壳底部而诱发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富Mo的花岗质岩浆, 岩浆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使成矿元素Mo富集成矿. 秦岭造山带的斑岩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个时期, 即220 Ma 左右和140 Ma 左右, 这两个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从挤压到伸展转变的构造环境, 但是它们发生在秦岭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温泉钼矿床的发现, 表明西秦岭三叠纪构造岩浆岩带是秦岭造山带又一重要的Mo矿化有利地带, 对西秦岭三叠纪花岗岩的含矿性评价研究应当引起今后重视.  相似文献   
4.
朱赖民  张国伟  郭波  李犇 《科学通报》2009,54(12):1725-1735
以华北地块南缘东秦岭钼矿带的金堆城、东沟、石家湾和三道庄等钼矿床为例, 报道了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流体氦和氩同位素组成, 通过氦、氩和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演化及其与秦岭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碰撞造山过程的耦合关系. 华北地块南缘东秦岭钼矿带钼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在1.38~3.64 Ra之 间, 40Ar/36Ar比值为295.68~346.39, 指示成矿流体系由不同性质和组成的两个端元流体混合而成, 即与壳幔混合成因斑岩体同源的高温深源流体和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但具有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温大气降水. 东秦岭钼矿带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斑岩体和区域地层岩石含矿性资料共同揭示, 矿床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 为下地壳和上地幔混合源.华北地块南缘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与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相伴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与钼矿化有关的斑岩属同熔型花岗岩类, 而非简单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或S型花岗岩, 因此具有深刻的深部和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石墨尾矿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破坏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坍落度随石墨尾矿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石墨尾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相似.同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石墨尾矿掺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石墨尾矿替代率为20%、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30%时混...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炉渣灰在<80μm、80~150μm、>150μm粒径区间的颗粒特征变化规律,通过激光衍射、SEM扫描电镜开展了炉渣灰颗粒的粒径分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炉渣灰易形成蜂窝状的多孔空间结构,导致其细小颗粒易堆积填充,形成粒径大小不一的团聚体,其中>150μm的颗粒团聚现象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孙波  李犇 《当代地方科技》2011,(13):128-128,155
本文从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发展情况入手,指出其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在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通过对比伴随网络环境的发展,和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提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诸多改良性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的微观机理,本文对6种不同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骨料分布试验,探究了其抗压强度随替代率变化的基本规律,同时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镜(SEM)和压汞法(MIP)分析该变化规律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再生混凝土水化产物C-S-H凝胶和Ca(OH)2逐渐减少,阻碍了其水化发展。再生混凝土内部孔洞数量及有害孔累计孔体积百分比增大,且孔隙率升高,进而导致其抗压强度降低。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此类再生混凝土在不同替代率下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