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P.Jacquet(1)首先成功地用电解腐蝕方法在金相显微鏡下观察到65/35黄銅中位錯的蝕坑。V.Y.Doo(2)用同样方法观察过69/31黄銅中位錯蝕坑,并指出用这种方法来显露位错是相当困难的。H.G.F.Wilsdorf(3)用镉着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70/30黄銅的位錯蝕坑。所有这些工作者所观察到的蝕坑外形都缺乏結晶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LSK—Ⅰ—Ⅰ型(功率:1KVA)对焊焊接机,成功的焊接了Φ0.77mm—0.33mm,的鋁綫。焊接結果接头处的抗拉强度及电阻率达到工业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1.引言 范性力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应力与应变、形变速度、温度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单值的力学状态函数。 华西列夫及其合作者研究了拉伸速度的改变对金属多晶体范性形变的影  相似文献   
4.
对于范性形变过程中位错的分布,运动,增殖,互作用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的实验观察,过去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子显微镜的衍衬方法上。近年来,比较古老的化学腐蚀方法又受人重视起来了。吉尔曼在LiF中所进行的系统的工作,给用化学腐蚀方法观察范性形变过程中位错的行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近两三年来,对Cu范性形变后位错的观察又使人进一步相信,在位错密度较离子晶体高的金属中,同样可用化学腐蚀方法对范性形变过程中位错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而且,所获得的资料有时用其它方法还不可能得到。我们探索用化学腐蚀方法观察形变后锌中的位错,目前我们已在微小形变后锌中获得一些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純鋅再結晶温度很低,在室温下就能发生再結晶。电池鋅片往往由于再結晶而軟化报废。因而提高鋅片再結晶温度以提高鋅片的貭量,这是有着实际而重要的意义。加工条件,加工方式不同,对鋅片的再結晶温度显然有关。但在鋅片中加入某些杂貭元素,是提高鋅片再結晶温度的更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近年来很多作者利用內耗測量获得了不少关于形变后晶休內部結构变化的資料,这些研究的結果可以参看文献[1—7]以及它們所引的一系列文献。在这些研究工作中除了有一些是研究蠕变情况下內耗变化以外,絕大部分工作中形变是在室溫下进行的?蠹抑?在不同溫度下形变的晶体,它們結构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方面有很多作者用不同方法已获得大量的資料,但是問題仍然沒有彻底弄清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大量的資料。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溫度下形变时內耗的变化,它們在保溫过程中的恢复以及不同溫度下形变晶体的內耗——溫度曲綫。从而来此較不同溫度下形变时結构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引言自从J.古耳曼[1]与A.H.密列卡[2]用腐蚀方法观察Zn 中位错以来,不少工作者用腐蚀方法对Zn 中位错作了观察[3—8]。这些工作中大部分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腐蚀剂来观察Zn 中位错,也有一部分是利用直接观察方法研究Zn 的多边形化问题[7]。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我們研究加少量鋁以提高电池用鋅片的貭量时,发現加少量鋁的鋅鋁合金形变有一个反常現象:硬度与形变度间关系不是一个单調的函数,而是有一个极大值。本文介紹我們在这方面所得的一些初步的結果,同时提出对此现象的一些看法以及驗証我們看法的一些实驗結果。二、試样的处理与实驗的方法我們所用的鋅为电解純鋅,其成份見表1。鋁为技朮純鋁主要杂质为鉄与硅。作硬度——形变度曲綫时,我們先把合金鑄成6×10×100mm的錠。然后把它鋸成約为  相似文献   
9.
固态相变中相界面或畴界面的运动特征决定了相变系统的多方面宏观物性.界面的平均运动速度V 可用净驱动力ΔG′(相变驱动力ΔG 与界面运动时的临界起动力ΔG_R 之差)的函数(?)(ΔG′)来描述,V=(?)(ΔG-ΔG_R).当有单向的外场(场强为ξ,如电场、磁场、应力、温度梯度等)作用于相变系统使界面作单向运动时,叠加一交变场可使界面的单向运动叠加一交交运动.计算得出了动力学关系式(?)(ΔG′)与交变运动的能量损耗Q~(-1)、测量频率ω、材料弹性模量μ、相转变率dF/dξ以及场强变化率dξ/dt 间的关系式为c-(d ln (?)(ΔG′))/(dΔG′)=Q~(-1)ω/μ(dF)/(dξ) (dξ)/(dt)此处c 为与耦合系数有关的常数.上式右方均为实验可测知的物理量,因此通过适当的实验程序即可求解出界面动力学关系式V=(?)(ΔG-ΔG_R)以及其中的有关动力学参数.本文讨论了这一方法在固态相变研究中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点弯曲加载方法观察细切口单晶硅试样在650℃—900℃温度区间的塑性区,其形状呈蝴蝶形,与结晶学取向密切相关。测定了由位错蚀坑所排成的最长那条滑移线长度及其与应力、温度的关系,进而计算了位错增殖和运动的阻力τ_0,结果表明,塑性区大小基木上与切口顶端应力平方成正比,而与温度、τ_0的关系较为复杂.温度和τ_0都是影响塑性区大小的敏感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