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构造现代企业劳动制度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劳动力是商品的问题和按劳分配的实质问题。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并给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以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容。同时指出上述两个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劳动制度必须突破和逾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理论阐释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区域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起到正向...  相似文献   
3.
以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为原型,提出知识进化的核心内容与概念模型。在对"选择-重组-突变"的生物进化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核心竞争优势为衡量标准改进现有的知识进化数学表达式,并选择一汽大众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的重组和突变是知识发生进化的根本原因;以提高核心竞争优势为目的,知识进化需要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招聘、知识型员工的贡献率及组织变革3个条件,同时要求组织正确选择知识的输入端并妥善处理知识进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企业赢得竟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企业要进行有序、有力、有效的技术创新,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积累。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即指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组合优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主要有三:(1)人才,即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一定创新素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人员。他们是知识、技能的载体,是创新活动的启动者、参与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主体。(2)相关设施,包括创新必需空间、仪器、设备、工具等。这是技术创新的客观外在条件,其数量、质量、技术水平关系到创新的质量和成败。(3)组织管理,这一个派生的要素,它是人才要素的延伸。个人能力的简单结合并不反映整体创新能力的大小,组织管理关系到创新目标、创新过程和创新力量的匹配。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关于原始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较为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原始创新内涵、原始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模式3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研究中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企业原始创新决策和实践,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择中国3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分析对31个省市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创新绩效差距较大,全国区域平均创新绩效为0.362258,这说明中国普遍存在着非效率现象.同时,发现系统开放程度、技术市场成熟度、系统协作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场化程度等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另一方面,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企业科技投入强度和政府投入强度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对技术创新扩散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中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传染病模型对技术创新系统中创新扩散问题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研究得出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达到控制技术创新系统的扩散方向,为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原始创新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使用PROTEE管理工具对我国企业原始创新进行有效管理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可知,PROTEE是一种有效管理工具,它可以使得原始创新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提高原始创新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集成本体论与过程视图理论改进现有的模型,以iPhone的研发过程为依据定义了标记知识流与虚拟知识流,论证了两者的关系.根据iPhone研发过程中不同团队的实际任务,选取标记知识节点抽取虚拟知识流,建立了团队虚拟知识流抽取模型,阐述了模型的运行规则和步骤并以规划团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理的标记知识节点形成虚拟知识流是组织满足不同任务团队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借助虚拟知识流的抽取模型,组织可以直观地为不同职能的团队提供知识支持,说明不同团队的知识需求及工作相关知识信息的查阅顺序,使团队更具针对性地完成自身任务,以此提高组织的内部沟通效率和决策质量.研究为知识流动的过程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