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意趣,体现了白族民间文化对理想家园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理学院作为地处西南边疆的地方高校,在科研发展的地方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成效,形成了以建构大学应有的科研文化,确立地域性的科研方针为指导,建立与时俱进的激励措施并提供人性化服务平台的基本模式,为地方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爨氏是古代白族的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作为白族先民的碑刻文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白族文学的重要文本."二爨碑"的产生分别前于<文心雕龙>九十余年和四十余年,其体式与刘勰<文心雕龙>阐释的诔碑理论范式几乎偶合,为刘勰诔碑理论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实证,在白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上承后汉滇文化,下启唐代南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72年出土的宋代大理国《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碑刻所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堂属后裔,随从侬智高流寓大理的史实,与苏洵的散文《张益州画像记》相互考释,证实苏洵歌颂张方平“平谣安民”的背后原因是大理国杀侬智高并“函其首归献”宋朝的真相。大理国的此举是“宋挥玉斧”下,愿以行动表示向宋朝臣服的一个惨痛案例。本文论述了《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的重要价值,亦为苏洵《张益州画像记》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