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针对传统基于Wi-Fi的身份识别方法手工编码特征效率低、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接触式身份识别(WiID)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子载波中信道状态信息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建立了用于深度学习的输入矩阵;采用二维卷积运算从相邻子载波中提取局部空间特征;构建门限循环单元层,从时间维度对空间特征进行时序建模,完成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的步态特征提取,实现端到端的非接触式身份识别,有效减少了数据预处理工作量。实验结果表明,与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相比,该算法识别准确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在6种不同的实验场景下,该算法的身份识别准确率介于92.9%~95.6%之间,具有良好的身份识别效果及算法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基于Wi-Fi信号感知步态识别研究存在的特征获取不足、多人场景下单目标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能量图的步态识别模型WiNet。在对信道状态信息影响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振幅数据作为步态识别的基础数据;采用频率能量图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有效重构使其能够同时容纳步态行为对子载波内和子载波间扰动而产生的有效特征,步态特征的个体辨识度得到较大增强;将频率能量图作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矩阵,经过多组卷积、正则和激活操作,再使用Softmax方法进行分类,得到步态行为对应的个体身份,实现了Wi-Fi环境下高准确率的多人场景单目标步态识别。与全连接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步态识别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iNet在40人场景实验中识别准确率达到98.5%,识别准确率得到明显提升;在典型强/弱多径效应环境及5种人体状态的对比实验中,WiNet均能达到92%以上的识别准确率,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核编程模型运行时环境易造成处理器核资源竞争加剧以及可扩展性较差等弊端,基于动态反馈控制思想,将资源分配、运行时控制、任务执行视为有机整体,提出了自适应协同调度模型ACSM.ACSM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协同机制,动态调节处理器核资源在不同应用负载间及其内部的分配与管理.ACSM的优势在于充分体现了多核编程模型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移植性,消除了传统多核运行时环境显式指定核数的弊端,增强了处理器核资源分配的高效性和自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ACSM在提高多核编程模型易用性的同时,减少了系统处理器核资源的不良竞争,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资源利用率.与仅依赖多核编程模型运行时环境的调度算法相比,ACSM使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间缩短了近50%,并且随着应用程序数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多处理器系统中的散热瓶颈问题,基于处理器动态速度调节技术,提出了一种在线低功耗调度算法(PEQUI).PEQUI以动态均衡算法(EQUI)为基础,公平地分配处理器资源,依据处理器功耗与运行速度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以正比于系统任务数的方式调节处理器运行速度.与传统低功耗调度算法相比,PEQUI仅基于当前待调度任务的信息进行决策,决策参数少.以能量消耗与任务执行流时间为评价算法性能的指标,利用在线竞争分析方法证明了PEQUI算法与最优离线算法相比可达到常数竞争比(10).模拟结果表明,PEQUI比最近到达处理器共享算法(LAPS)和恒速EQUI算法能更好地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和能量消耗.在相同负载情况下,与LAPS相比,PEQUI在降低功耗的同时系统平均运行时间也降低了近7%.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数据回放的紧迫性和数据分布的有效性,尝试将贪婪算法和最少优先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累积的自适应数据调度算法.以数据在本地缓存的累积量为平衡因子,动态调节数据选择的权重,从而可在维持接收节点较高的播放质量水平的同时,改善数据在系统的分布度.仿真实验表明在多种实验参数条件下该调度算法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