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运用三维空间的构造分析方法研究小构造,尝试通过反映有小构造内容的几种主要构造图的剖析,阐明了在煤矿区研究小构造的具体方法细节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断层是煤矿生产与建设中经常见到的地质现象,也是煤矿中诸多自然灾害的起因之一,断距是衡量断层大小的重要因素,而地质界对其理解还不统一,认识各异,各取所需。笔者在过去的工作中曾对断距进行探讨,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本文介绍了五种断距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并对真断距的存在与应用提出不同的看法,指出其实际意义,依据断层、煤层与巷道三者的关系,对各种断层的处理办法进行初步总结。图7,参1。  相似文献   
3.
洪山殿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合煤段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论述了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含煤性,剖析了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规律。通过对矿区构造格架、沉积环境的研究,详细地论证了矿区可采煤层的控制因素;同沉积构造的控煤作用、沉积相与煤层的分布、古地形与厚煤带的关系及差异压实效应是控煤的重要条件.了解控煤机理,可以预示煤层的区域分布。并指出后期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上述研究可以为矿井生产、开拓和新井建设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指明矿井的前景,增加预见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图9,表4,参5。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洪山殿煤矿鲤鱼塘井田的38个节理观测点和54条断层资料的数理统计,结合显微构造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以及勘探线剖面的复原,恢复了该区三期古构造应力场,预测了可能存在的构造结构面,并对其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图10,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5.
在斗笠山矿区近100km2范围内布置节理观测点94个,测节理产状1700余条,通过对大量节理产状进行分期配套与数理统计,恢复了该区四期古构造应力场,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研究成果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进而对矿区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图5,表1,参4.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东郊湖山地区的陈家边断层,其规模不大,延伸仅数公里,它以地表出露清楚、各种断层迹象典型而享有盛名,然而对其性质的认识至今却仍无定论。笔者综合了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断层岩的组构分析,对陈家边断层的性质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它是显示断层效应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
桥头河向斜是涟邵煤田重要的含煤向斜盆地之一。该向斜的不同构造部位,其次级褶皱、断裂构造特征有着显著的不同,对煤层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为指导煤矿的探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图7,表2,参2。  相似文献   
8.
以冷水江矿区测水组含煤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成因地层分析方法,将其划分为三个生长层序,它们分别代表障壁岛-泻湖-潮坪体系的填积-进积-退积过程,讨论了它们的沉积环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最后总结出聚煤规律和聚煤模式.图7,表1,参2.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镜质体光性异常出发,并结合共轭剪切节理探讨沅麻盆地中、后期的古应力史。通过对沅麻盆地东南缘12个煤矿采集到的煤样进行的镜质体光性异常及其盆地内共轭剪切节理的研究,发现沅麻盆地在其演化过程的中期(K2-E1)遭受了强烈的侧向(NW-SE向)挤压,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体构造(NE-SW向)主要形成于此;晚期E2又遭受了较强烈的纵向(NE-SW向)挤压,使盆地派生出横向引张伸展,产生了一系列NE向小型正断层。  相似文献   
10.
从煤岩学的角度详细地研究了保和堂煤,结果表明,保和堂煤具有独特的煤岩特征,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多过渡组分及腐泥基质;渗出沥青体尤为丰富;含有一种具一定形态和结构的腐泥物质,并从煤岩特点出发探讨了保和堂煤的形成环境,认为其形成于具有一定深度覆水的泥炭沼泽,并从腐泥基质及黄铁矿含量探讨了泥炭形成过程中沼泽覆水深度的变化,并籍此探讨了Ⅰ、Ⅱ煤的稳定性,此外,还从过渡组分含量较多及组分形态和排列等特点推测,Ⅰ、Ⅱ煤形成时有相当一部分泥炭来自于经常干涸的岸后泥炭沼泽,潮汐和洪水是搬运营力。图2,表1,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