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个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就是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体现。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防止和治理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积极推进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实行低碳发展,要重视消费模式对生产方式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行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消费模式,其主要着力点是:引导、促进消费主体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念;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低碳消费的驱动作用;加大低碳产品供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再三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未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些学者主张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种种论据是不能成立的。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说是内在有机统一和互动的关系,不存在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问题,二者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4.
5.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有其实证依据,并有警示作用,应从发展风险预警的意义上来把握这一概念。一些国家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社会发展滞后,而这又与收入分配不公密切相关。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重要战略是构建完善合理协调的收入分配格局,其重点之一是改善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分配和生存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首要的问题是切实保障所有劳动者凭借其劳动参与初次分配的权利,即“劳有所用”。还要使劳动报酬足以实现劳动力价值,劳动所得与劳动贡献相匹配。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实现财产占有的普遍性、公平性;在投资渠道和投资环境上要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其财产能有效增值。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理念已经和正在由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资源的供给再生、人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破若干难点:破除对GDP增长的迷信;矫正失衡的利益关系;倡导和实行适度消费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培养全民的生态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市场消费需求在方向、形式、主体上发生一系列变化,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又有赖于市场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推动。扩大内需,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引导广大消费者面向知识经济大趋势,转变消费观念;强化知识化消费的政策导向;努力造就智能化的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