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诗法理论史大致经历了诗法论的史前时期、格律论、格式论、法度论、活法论、悟人论等六个阶段,这些诗法论都是“诗内功夫”。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光在诗内下工夫还不行,要想诗歌作得更好,必须于诗外下工夫,于是产生了“诗外功夫论”,这是诗法理论史的最后阶段、最高范畴,刘克庄是这一范畴最系统、最完美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2.
诗学美刺观经过先秦两汉发展到唐代,在现实意义上呈进步趋势;而由唐发展到宋,表现为崇美排刺的倒退势头。宋代美刺观的倒退是当下的政治气候使然:“文字狱”诗案肇始于也大盛于宋,迫于政治的威慑,本来是美刺并重的诗学观到宋代只剩下美而不刺了。  相似文献   
3.
从南北朝有大批文人诗出现以来,人们就试图给诗坛作者的创作成就作出高低层次的定位。但六朝的诗人品第论受政治等级观的影响,唐宋的诗人层次论出现长期复杂混乱状况。刘克庄最后对这一理论领域作全面纠正和系统总结,把诗坛分为高峰诗人、开创诗人、大诗人、特色诗人、缺陷诗人等部分,形成员合理、最系统的诗人层次论。  相似文献   
4.
在诗学领域普遍奢谈作诗方法技巧时,刘克庄另辟溪径,大谈“诗外功夫”,从厚养、心静、气充、多读行远、染深、事成、功专等七个方面全方位论述了诗外功夫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刘克庄在作官与作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矛盾:价值判断上重视作诗,但价值取向上重视作官。重作诗的价值判断来源于古代对文学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重作官的价值判断又来源于古代文人的人生抉择观。而宋代科举将作诗与作官尖锐地对立起来,是产生刘克庄矛盾价值观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