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灭菌条件下,用机械解离法将15—20天的胚胎Wistar大白鼠的海马制成细胞悬浮液,并于4℃,用不连续的ficoll-urografin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不同的层次。大细胞在上层,小细胞在下层,分别加以收集、洗涤与再悬浮。5微升的每种细胞悬浮液分别注入4月龄Wistar雌性大白鼠的右侧海马,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入左侧作为对照。三周之后,对5只大细胞接受者与5只小细胞接受者作检查,每组各有2只动物见有移植物良好地存活。存活的大细胞主要是海马CA3区的大锥体细胞,此外还有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的大细胞,可能是齿状门CA4区的大多形细胞。存活的小细胞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的小多形细胞与篮状细胞,此外还有形似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海马CA1区的小锥体细胞。根据本实验,只要作一些改进,被分类的移植细胞有可能在成鼠的脑内存活得更多更好。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分别观察了局部电解损伤双侧海马的腹前部、后部和背前部对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损伤海马各部可以不同程度地阻碍这种行为模式的学习和记忆,其中以损伤腹前部最为严重,依次是损伤后部和背前部,但是对大白鼠避光嗜暗的本能没有影响。组织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海马腹部的CA_3区,海马后部的CA_3、CA_4、CA_2区与齿状回的完整,似与这种行为模式的学习和记忆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将0.5微升含6微克喹啉酸(QA)的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分别注于Wistar雌性大白鼠的双侧海马腹部,与手术对照组或正常对照组对比表明:所注的QA能不同程度地损毁相当于Krieg′s大白鼠脑图谱H6.0毫米水平切面以下的海马腹前部与腹后部的CA_3与CA_4区锥体细胞,并明显地削弱它们的避暗行为的长时(24与48小时)记忆(尤其是以磷酸缓冲液为溶剂时)。但是,与海人酸(Kainin acid)相比,尽管所用的QA剂量要大70倍,而对大白鼠的海马锥体细胞与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破坏作用,却远不如海人酸的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 Bjorklund等胚胎脑细胞悬浮液移植法,将Wistar大白鼠14—19天胚胎的海马细胞悬浮液注入事先受海人酸损毁的成年Wistar大白鼠海马内。脑组织学检查表明,移植的海马细胞在宿主脑内能良好地存活,聚成人工“核团”,有些甚至集结于大脑皮层深部或丘脑的外侧,并使之移位。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测试表明:它能促进因海人酸损毁海马CA3、CA4区锥体细胞而受障碍的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观察了大白鼠对一次性暗间电击学会的避暗行为,观察了广泛的电损毁双侧海马背部或腹部对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避暗行为可用来研究大白鼠的学习和记忆;广泛的双侧损毁海马背部或腹部,可明显地阻碍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尤以损毁腹部更为严重,但是对大白鼠避光嗜暗的本能和电防御反应的敏感性等均无影响。提示了广泛的双侧损毁海马背部或腹部,可能阻碍暗间成为电击“信号”的学习过程及其痕迹的保持,而海马腹前部可能与这些过程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剂量的海人酸分别注入大白鼠两侧海马的各部,发现存活率较高而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又受严重损害的,乃是0.5微升含0.2微克海人酸的生理盐水注入海马的腹前部或后部。组织学检查证实,这些动物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严重损害,主要是由于海人酸损毁海马腹前部、腹部和后部的CA 3与CA 4区锥体细胞,以及齿状回后部针道四周的颗粒细胞,因此认为这些神经元群与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双侧海马腹前部分别注以0.2微克海人酸而几乎完全阻断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的Wistar大白鼠上,于给药9周后再次测试其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并于10周后检查其相关的脑组织学。结果表明:约有20%的动物基本恢复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60%的则基本未恢复,这两者似乎主要取决于海马腹部(相当于Krieg大白鼠脑图谱AP4.0毫米冠状面前方的腹部,尤其是AP4.0—3.0毫米处)CA3、CA4区中剩留的锥体细胞多与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