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文月相词语的含义是西周年代学的难点.设计了一种方法,避开每件铜器属于哪个王世以及每个王在位的历史年代的问题,选择7组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月相历日的金文材料,由历日的相对限制关系探讨各个月相词语的可能范围.结果认为既生霸和既死霸的范围当分别包含一个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初吉是一个月前面的若干日,大约是指初干吉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对社会影响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对社会影响的历史嬗变徐凤先EvolutionofSocialEffectofViewsonAbnormalCelestialPhenomenainAncientChina¥Abstract:InancientChina,thedom...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17-18日,我们"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一行12人及若干传媒界人士来到山西临汾陶寺古观象台遗址观测春分时节日出于古观象台东7号缝.项目组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异常天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天象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是历代天文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象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一样,中国古代对异常天象的认识也是以最初自发的直觉认识为开端,形成异常天象的概念,在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关于自然的理论形成以后,对异常天象的解释随之产生。此外,按照占星术理解异常天象是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5.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考古学和考古天文学的新发现和新的研究结论,并重新分析解读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得出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当产生于国家建立之际黄河中游两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尧都陶寺和禹都王城岗--的日影观测实践.这两个地点观测到的夏至日影分别为1.6尺和1.5尺,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产生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理论观念.  相似文献   
6.
郝景盛在西北考查团中的植物考察和采集,是中国学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青海地区有限的几次之一。当时西方人在青藏高原的考察已经很多。都景盛后来在德国完成的博士论文《青海植物地理》,以他自己的这次考察为基础,充分利用了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青海东北部作了植物地理学研究,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24-25日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9.
帝辛周祭系统的可能年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商代晚期,商王用5种祀典周而复始地祭祀先王先妣,学者称之为周祭,有纪时功能。文章通过研究商末帝辛世的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周祭材料在历法上的自洽性,得出帝辛元祀到十一祀祀谱的历日特征,即帝辛二祀正月初一应为丙辰日或二月初一为丁已日,结合其他材料,确定了帝辛元年为公元前1075年。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考团体。从合作一开始就展现了双方较高的智慧,他们围绕西北考察这一共同目标达成共识。最终瑞方达到为“开辟航线”收集气象、地理、地磁等各种资料的目的,中方达到维护主权,考察西部边陲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上书写了非常有意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