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玻璃生产过程中玻璃表面和内部经常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熔融包裹体,了解包裹体的成分对分析其形成以及调整玻璃生产工艺解决质量问题至关重要,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很多时候需要制片,而且需要很丰富的经验,分析过程复杂、时间长,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方法】基于显微拉曼光谱分析玻璃表面和内部的熔融包裹体,利用特征光谱判别包裹体的物质成分。【结果】成功鉴别出玻璃原材料中的长石、白云石、硅砂以及芒硝成分的包裹体,并通过岩相分析得以证实。【结论】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可以作为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质量缺陷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包金纳米颗粒(Ag@AuNP)对结晶紫信号的增强效果与时间的关系。【方法】用新型纳米材料银包金纳米颗粒作为拉曼增强基底,采用785nm激光激发结晶紫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统计光谱特征峰强度变化趋势。【结果】结晶紫725cm-1,801cm-1,914cm-1,1177cm-1,1392cm-1,1588cm-1等特征峰强度在0~30min内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达到一个平台后随时间(30~36min)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结论】最优最快的结晶紫表面增强光谱的测定时间约为30min,该结论丰富了表面增强拉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