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北大学RAL实验室研究开发的新型“钢中央杂物有利化控制”共性技术,将传统意义上属于有害的钢中夹杂物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使其成为有益的微细第二相并在钢中作为非自发形核核心,细化奥氏体晶粒、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诱导晶内铁索体形核长大,以达到细化钢材晶粒组织,提高钢材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的目的,该项技术攻克了国产大热输入焊接用钢;台炼、轧制及热处理各工艺环节中的诸多技术难题,相继开发出多种新型合金添加剂及其添加方法,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细化控制技术。采用该技术已在国内率先工业试制成功焊接热输入达到100~800kJ/cm、焊接热影响区晶内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85%以上的多种大热输入焊接用高强钢厚板,并已经批量生产2万余吨,为钢厂创造收入1.5亿元。该技术打破了国外二十多年的技术封锁,彻底扭转了我国大热输入焊接用钢长期以来最高只能达到100kJ/cm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轧后在线淬火+离线回火(DQ-T)对12MnNiVR容器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淬火至300℃获得的组织以条状贝氏体为主,淬火至30℃的组织为马氏体加贝氏体.经离线回火,原始带状下贝氏体为回火索氏体替代,同时析出大量微小FexC粒子.在630~710℃区间,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硬度急速降低,而低温韧性明显提升.回火时间增加,强度下降,韧性增强.在最佳DQ-T工艺条件下:容器钢的ReH为660MPa,Rm为700MPa,A为19.4%,Akv(-20℃)为104 J.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热输入焊接用钢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采用实验室研究的氮化钛和氧化钛微细分散新工艺技术,对冶炼过程中合金的添加顺序和添加时机进行控制,在国内某钢厂进行了大热输入焊接原油储罐用钢的工业生产.通过对传统钢和工业试制钢焊接热模拟和气电立焊实验的冲击韧性对比,分析夹杂物数量、类型及尺寸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的力学性能符合国标要求,屈强比小于0.9,在400 kJ/cm的焊接热输入条件下,熔合线组织为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和晶内大量针状铁素体,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尺寸为1~3μm的含TiOx-Al2O3-MnS类夹杂物最有利于晶内针状铁素体(IAF)形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