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5 kW加压流化床富氧燃烧实验台上,进行了内蒙古烟煤在850~900℃下的加压富氧燃烧实验,研究了压力为0. 1~0. 4 MPa、空气和21%~30%氧浓度的O_2/CO_2气氛下燃烧的碳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富氧燃烧条件下,加压流化床富氧燃烧实验台干烟气中CO_2浓度均超过90%.提高燃烧压力有利于提高碳转化率和CO_2生成率,有利于降低CO生成率.在压力0. 1~0. 3 M Pa范围内,CO_2生成率随着压力的增加基本呈线性递增关系,从85%左右增加到93%左右.进一步增加压力,CO_2生成率逐渐趋于平稳,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压力为0. 4 MPa条件下,CO_2生成率增加到95%左右.提高O_2/CO_2气氛的氧浓度能够提高碳转化率和CO_2生成率,但是随着压力的提高,氧浓度对碳转化率和CO_2生成率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煤尘云的着火敏感性,选取3种典型煤尘-无烟煤、烟煤、褐煤,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装置,研究不同测试条件及煤尘种类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以及惰性粉尘对煤尘云着火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喷尘压力的增大,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存在最佳喷尘压力为50 kPa,对应的煤尘云着火温度最低;随着煤尘粒径的增大,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呈线性升高的趋势;随着煤尘云浓度的增大,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先降低后升高;3种煤尘云均存在最佳着火浓度:无烟煤和烟煤为1.818 g/L,褐煤为1.364 g/L;煤尘云的最低着火温度随挥发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挥发分质量分数小于15%的煤尘,灰分的阻燃作用明显,挥发分质量分数大于15%时,灰分的阻燃作用不明显;惰性粉尘对煤尘云着火的抑制效果:炭黑最强、粉煤灰次之,CaCO3最弱.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地抵抗几何形变攻击已成为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能够有效抵抗几何形变攻击的视频水印方案.在水印嵌入方案中,运用平均交流能量(AAE),并使用Contourlet变换的空-频特性嵌入水印.在水印提取方案中,运用了最佳白化滤波器,有效提高了相关检测的性能.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印方案在保证视频视觉质量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抵抗几何形变攻击的能力,对于时间维上的低通滤波、去帧等其他攻击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域独立分量分析的视频水印.该水印算法首先对视频进行镜头分割;然后对同一镜头中的视频帧分别进行Contourlet分解,并选取分解后的带通分量进行独立分量分析;最后采用邻近特征值平均法将Arnold变换置乱后的水印嵌入到独立分量分析所得的运动分量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水印不可见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抵抗MPEG压缩及其它常见攻击,并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容纳天然气、供热、给水、电力等多种市政管线于一体的综合管廊已成为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天然气管线作为其中最具威胁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在管廊受限空间内形成易燃易爆气体云,给综合管廊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爆炸风险。为揭示多因素影响下综合管廊复杂受限空间内燃气爆炸传播特性,有效支撑管廊燃气爆炸事故后果评估及安全防护需求,该文使用自主研制的综合管廊燃气爆炸实验系统研究了甲烷体积分数、泄压口和舱内附属设施(燃气管道、配电箱、灭火箱等)对火焰传播过程和超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体积分数为9.5%时爆炸超压达到峰值;与封闭管廊模型相比,综合管廊预设的通风口可以起到较强的泄压作用,超压峰值衰减率达28.4%;燃气舱内附属设施会加速火焰传播过程并导致更大的超压峰值。该研究能为提升综合管廊天然气舱的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无约束气云爆炸热辐射伤害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磊  张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30(10):1147-1150
为了准确预测无约束气云爆炸产生的热辐射伤害效应,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无约束空间内甲烷与空气预混气云爆炸的非稳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气云爆炸热辐射伤害效应的分布规律及伤害半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热剂量峰值与气云的质量有关,随距离呈指数衰减规律.与同质量凝聚相炸药相比,气云爆炸的热伤害效应范围更大,热剂量随距离的衰减更缓慢.  相似文献   
7.
庞磊  白延  刘建  程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653-14659
万安禅院常年受到雨水冲刷、温差变化等风化作用的侵蚀,为消除石窟附近危岩体对参观游客生命安全的威胁,需要对石窟附近的危岩体实施锚杆支护工程。本文以万安禅院石窟文物加固工程为例,采用贡献率法进行加固工程与锚杆施工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石窟地区岩样的强度、成分以及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岩石风化程度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并以岩石风化程度、锚杆钻进振动速度、锚孔与洞窟的距离为影响因素,定量统计分析这三种因素对洞窟文物稳定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岩石风化程度、锚杆钻进振动速度、锚孔与洞窟的距离的贡献率分别为44.5%、33.33%、22.17%;最大水平振动速度0.098 mm/s符合国家文物保护的三向容许振动速度标准值0.10 mm/s,表明石窟文物在锚杆施工过程中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有效减小在修护加固过程中对文物的破坏,并对后面相关的文物加固工程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媒体时代,传统写实性表现手法在高职美术教育中是尤为重要与必要的。文章阐述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写实性艺术的影响,分析了写实性手法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强调写实性手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图像语言的表现技能与审美能力,而且对于建立客观、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今,数字媒介环境使人的生活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它改变了学生获取资讯和知识的方式。一方面,借助智能手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大量的图像资讯,便于积累素材、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学生过度依赖智能手机获取的图像,减少或放弃了观察能力的训练、积累,对于学习基础造型,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意在探讨成长在数字媒介环境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造型能力训练方面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获得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 通过热力学计算和绘制热力学相图, 针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反应)和H2S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两个化学反应过程, 判别其发生的可能性、方向和物理化学条件, 求取不同温度下CaSO4 (或SO42−)被直接还原为H2S的离子浓度、pH和氧化还原条件; 指出在地质体系中, 当CaCO3处于沉淀–溶解的边界时, 少量酸性流体的加入就会使沉淀转为溶解, 而当Ca2+和CO32−浓度升高时, 又达到新的沉淀–溶解平衡。H2S对CaCO3的溶蚀在深度约为1000 m时达到最佳效果, 长期、多次的TSR反应才能产生充足的酸性流体(即H2S), 这是溶蚀改造碳酸盐岩储层达到明显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